本报记者提问
3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央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刘士余、易纲、潘功胜就“货币政策与金融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图为本报记者李丹丹向行长提问。
本报记者 史丽 摄 ⊙本报两会报道组 ○编辑 龚维松
截至今年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已经逼近百万亿。市场对货币超发争议颇多,也有媒体将巨额的M2形容为“堰塞湖”。央行行长周小川13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回应,如果央行能够控制M2的增长率,将其保持在合适的水平,就不会导致突发性的物价上涨,因此M2的总量和“堰塞湖”不是一回事。
目前我国M2绝对量多,截至2月末,M2余额99.86万亿元;M2/GDP相对比重高,本报记者初步了解,这一比重高达190%。这两个看似惊人的数据让市场担忧,M2是否构成物价上行的推手?
周小川指出,中央银行高度重视保持低通货膨胀的目标,“货币政策有四个目标,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中央银行最强调的还是物价稳定的目标。”
在经济运行中,M2的数量和名义GDP的增长关系比较大。周小川阐述,“GDP要增长,生产要增加,就业的工人要增加,工资要增加,所有这些都需要有货币去支持。但是货币数量过大就会导致通货膨胀,货币支持的量要是小了就会抑制经济的正常增长。”
周小川称,两个因素导致我国M2/GDP的比重较高。一是国民经济中的储蓄率在全球来讲相对较高;二是我国间接融资比重较高,大量资金从银行存款变为银行贷款。
但从国际范围看,我国的M2/GDP并非最高,日本等其他国家均高于我国,这些国家并不见得就有高通胀。“日本迄今还在担心通货紧缩,还在力求走出通缩。”周小川说。
“国五条”出台后,房地产调控引来更多关注。周小川指出,对于控制房价这一目标,我国有一些结构性的信贷政策,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运用,比如首付比例、专门针对房贷的利率,还有专门针对房地产的一些价格调整措施。这些措施还会继续使用,有的还会继续加大力度。详见封三 (来源:上海证券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