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发泡餐具的禁与不禁 应有公开程序
2013年03月15日01:5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 [舒圣祥:发泡餐具的禁与不禁 应有公开程序]
舒圣祥
一次性发泡餐具被称作“白色污染”,14年来一直禁产禁用且被多次查处。但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的一纸“21号令”,却将它突然解禁。食品包装专家和多家餐盒企业指出,发泡餐具目前缺乏产品标准、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条件以及成熟完备的回收机制,呼吁政府部门尽快制定相关文件解决这些问题。(3月14日《新京报》)
发泡餐具已经被禁14年,为何突然又要解禁?大家正一头雾水,但并没人及时给公众一个解释;而在解禁前,更没人想到应先给公众一个说明。但早在2011年国家发改委官网上,针对一次性发泡餐具就曾提出,“最初出台禁止一次性发泡餐具使用的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虽在公众看来,禁令是突然而悄然解除的,可早在2年前相关部门就未雨绸缪了。
问题是,我们实在不明白“发泡餐具使用的环境”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我们已解决了“白色污染”呢,还是发泡餐具的制作技术有了质的改变?或者说,我们已经有把握可确保发泡餐具使用后能全部得到回收?如果这些都没有变化,那么今天的我们反而再没有必要像14年前那样重视环境?当年其因“白色污染”而被禁,如今又因何而被解禁?
在“进口货”领域乱象频仍的今天,发泡餐具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安全在监管体系不完善、消费者鉴别能力不足的背景下,如何杜绝不法厂商利用废旧塑料制品,特别是使用光盘、磁带、胶卷等剧毒材料生产发泡餐盒?而回收利用同样是个大问题:回收1吨发泡餐盒,起码需花1500元,所以市场上80%的发泡餐盒都不会被回收,“白色污染”又如何解决?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指出,相比非发泡餐具,发泡餐具价格低廉,“现在暗地里,国内仍有100多家企业在继续生产发泡餐具,每年大约有150亿只的销售量”。在禁令之下,发泡餐具仍尚且被大量使用,一旦禁令解除,“白色污染”势必愈发泛滥,这是显而易见的。许多企业违禁生产,本是监管失职的表现,不应该反过来成为解禁理由;否则,地沟油似乎也应该被解禁,让其光明正大地登堂入“桌”呢?
无论禁与不禁,当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既然要解已禁了的,而不让公众有“一夜倒退14年”之感,至少应提前给一个解释,并经过广泛征求意见等程序,告诉人们“使用环境”具体变化何在,然后在完善好相关配套政策后,再解禁也不迟。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解禁背后,不难看到中塑协活跃的身影,显然背后必然有着一番利益博弈,只不过消费者始终“失语”。那么,谁来代表他们发出声音?大概只能寄望于新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