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QDII花旗渣打汇丰上黑榜 最高浮亏52%
2013年03月18日10:38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渣打银行QDII产品亏损风波还在继续,何时化解还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并不是银行QDII巨亏的第一例,也不会是最后一例,它仅2007年间银行QDII疯狂之后随即梦想破碎的一个缩影。
首批多款银行QDII至今普遍亏损
今年以来,东亚银行、渣打银行都相继陷入了QDII亏损风波。其实,陷入QDII亏损的远远不止这些银行,各家银行QDII产品一再展期但依旧难以扭亏为盈,银行QDII从起初的“香饽饽”成为如今“烫手的山芋”。
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依旧浮亏的银行QDII产品共有91款,最高一款QDII产品的浮亏比率超过了50%,仅浮亏超过20%的就有32款,其中涉及中信、工商2家中资行,花旗、渣打、汇丰等3家外资行。
而浮亏比率超过20%的33款银行QDII产品,其发行时间大部分集中在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一半左右的产品的投资标的都是间接或直接投资于香港股票市场。
“2007年9月以来,全球范围内突发金融风暴,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造成了QDII的全面亏损,至今全球市场也没有恢复到金融海啸之前的状态。”一位外资银行的产品负责人解释称。
在目前运行的QDII产品中,挂钩港股的产品,其浮亏程度仅次于挂钩海外基金的产品。2007年,受港股直通车的预期,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都曾推出了挂钩港股的QDII产品,希望能在即将出现的政策利好中为投资者大赚一笔,可是终究事与愿违。
据普益财富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8日,正在运行的215款QDII理财产品中,近一年累计收益率为正的理财产品有166款,占比达77.21%,所有产品近一年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4.25%。
即便如此,QDII产品大面积浮亏的现象依然难以掩饰。目前,QDII依然是净值类产品中亏损最严重的产品。
净值类产品数量将明显增加
在银行理财产品中,净值类产品一直是作为创新的品种得到政策的鼓励,也是银行理财产品由初期的市场培育走向成熟的一个关键步骤。
自去年年底起,银监会明确表示2013年要进一步加强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重点规范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池,对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实行分账经营、分类管理,强化风险防控。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净值类产品比重将增加的明确信号。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池的规范,最重要的是要转变资金池的管理模式,由目前的动态管理模式逐渐向净值类产品即基金模式转型,真正地能够通过价格的波动将风险收益从最初的基础资产投资传递给投资者。目前的资金池还是动态管理,系统性风险很大,大部分产品收益并非正常的风险收益,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严重受限。毫无疑问,以后的净值类产品会越来越多,可能真正实现买者自负,风险自担。”一位股份制银行零售银行负责人称。
日前,巴曙松在农行私人银行财务配置报告的发布会上也称,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市场化方向是一定的,今年监管力度的强化,主要集中在误导性宣传、资金池运作的不规范和不透明、自营业务和代理业务不分等问题上,但未来的银行理财产品不会是只赚不赔的。
“在销售理财产品时,无论是代理产品和银行自己的产品,银行都有责任和义务讲明产品的风险,尤其最大可能的风险。而不能单纯的强调收益,更不能对非保本的产品进行任何收益的口头约定,从而误导消费者购买。投资者也应该明白投资的风险与收益相当,高收益一定是让渡了一定的安全性为前提的,投资者更需要量力购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理财产品购买自愿,买者自负。”上述零售银行的负责人称。
据记者了解,银监会早在年初就要求各家银行于今年4月底前完成资金池的整改,对于不能如期达标的银行,银监会很有可能开出罚单。不仅如此,各地银监局还会对辖区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活动进行专项检查和明察暗访,目的是严查银行理财的违规销售行为。
“对资金池的规范,将使得保本保收益的产品越来越少,净值类产品越来越多。在理财产品透明度增加的同时,收益的风险性将进一步体现出来。”上述零售银行的负责人称。来源理财周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