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梅影
北京报道
“在国家的宏观管理中,必须要建立区域间的水资源交易体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周成虎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表示。
最近20年来,我国的河流干枯严重,许多常流河变成了季节性河流。特别是华北半湿润地区,成为水资源最敏感地带。“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水资源格局还在加剧。
重新规划白洋淀功能
《21世纪》:您曾三次到白洋淀作农户和湖泊水质等调查,感受是什么?
周成虎:过去,白洋淀的功能主要是防洪、农业灌溉等水资源利用方面的功能,生态功能只占一小部分。但现在,白洋淀已经没有多少水了,应该以生态功能修复和生态保护为主,不应以发展农业经济为重要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来,国家应该做一些调研,重新规划白洋淀的功能。
白洋淀是北京周围比较大的湿地,应该重新对白洋淀功能做规划,比如说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作为湿地保护,恢复一定的水面积。
《21世纪》:白洋淀怎么发挥它的生态功能?有些地区甚至把湿地保护作为房地产噱头?
周成虎:白洋淀倒是没有房地产项目,它的核心就是没有水。差不多有20年了,白洋淀的水一直在往下减少,需要人工补水。缺水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上游的水被截留成水库,被作为饮用水、工业用水和农用水,上游的水截了;第二个原因是自然原因,缺水是整个华北西北地区的普遍问题,西北本来水就少,华北地区很多河流则近年来都干枯了,这是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影响的反映。
华北是水资源最敏感地带之一
《21世纪》:卫星遥感是您的主要研究领域,通过卫星遥感可以看到最近10年中国的河流发生了什么变化?
周成虎:通过卫星遥感可以看到河流是否干枯、是否变小。在最近10年,许多河流干枯严重,从常流河变成了季节性河流。对于华北地区这样的半湿润地区,是水资源最敏感地带,比如永定河就没有水了,海河也基本干枯了,我估计华北地区有超过70%的河流都已经变成季节性河流。
总之缺水主要就是两个因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因素。
《21世纪》:华北地区的饮用水,大部分不来自于地表水了?大部分来自于地下水?
周成虎:从北京来说,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是两大水源。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长江以南,还是以地表水为主,华北平原地区,则可能以地下水为主。
《21世纪》:过多使用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
周成虎:从专业术语来说,这叫“地下水漏斗”。整个华北平原分布着许多大漏斗,并伴随着产生了一系列的漏斗效应。以前打到300米以下就有水,现在要打到500米。
建立水资源交易体系
《21世纪》: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怎么做用水总量控制?
周成虎:用水总量控制一定是和区域有关的。我国水资源有一个基本格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这个格局这50年是没变化的,而且这种格局的变化还在加剧。像北方一年的降水,有时一两场暴雨就降完了,之后就没有水了,中国的基本水资源格局就是这样,所以我们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用水总量方面,可以看到国家有相关政策,无论农业还是工业,要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和资源消耗,如果从农业生产力来讲,就是怎么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使单位农业产值里的水耗减少。
事实上,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办法,执行起来是有难度的,但一直在逐步改善。
还有,国家要解决污染问题,就是上游不要污染、水源地不要污染,另外,就是要做到污水处理。但我们国家,包括北京,还没有达到100%的处理率。我们经常开这样的玩笑,从外地调1吨的干净水进来,也就是给本地产生了1吨的废水。因为如果用完不处理就变成废水了,必须要提高本地的污水处理率。
《21世纪》:各个区域如果确定了用水总量,水量可以进行交易吗?水资源交易什么时候开始?
周成虎:国家正在逐步实施水资源交易。这是宏观层面的东西,比如从长江里调多少水,就应支付相应的资源费,这就叫水资源交易。河道的水是自然流下来的,可以算出两个区域之间,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之间水流动的总量。
周成虎:水资源交易其实也是自然的过程。大家以前总是会认为,水是老天赐给我的,我为什么要交费?水资源交易比碳交易容易,因为这个是可以看得见的,“你如果不给我钱,我就把水留住”。可以拦住,比如,如果江西把鄱阳湖拦住,不给长江送水,那长江的水资源将缺少了一大块。
在国家的宏观管理中,必须要建立区域间的水资源交易体系。
作者:李梅影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