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资本市场上演了一出中资券商与外资投行的大PK
招商证券与摩根大通(业内俗称“小摩”)对中资银行股展开多空争论。而在另一个市场,银行股板块近两日连续飘红,银行股昨日更引领大盘上涨。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过往几次外资投行唱空中资银行的结果均以银行股大涨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收场,但有关“外资投行一边唱空一边抄底”的阴谋论一直悬而未决。
中外资投行针锋相对 据记者了解,这场多空激辩起源于摩根大通分析师在17日发表的《
中国银行对于政策风险的更多关注将使股价承压》以及18日的《来自增长及通胀的担忧调降中国股市至“减持”》两份研究报告。根据近期经济增速减缓、通胀隐忧上升、货币政策收紧以及影子银行清理等不利因素,小摩分析师判断中资银行股可能承压。
小摩发表唱空报告后,招商证券分析师肖立强在一封发送给投资者的电子邮件中称,“面对又一次的海外大行"无厘头"式看空行为,有必要先理性分析其言论,再给予回应,以正视听”,并援引其之前发布的研报对小摩观点逐条反驳。
更加针锋相对的是,小摩下调了中国股市的评级至“减持”并建议投资者做空四大国有银行,招商证券则称由于银行业绩稳定增长、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扩容带来新入市资金以及估值相对较低等原因,2013年银行股会有20%以上的超额收益,建议大幅提高银行股配置。
肖立强在邮件中称,根据经济短期波动而看空银行是非常短视的,另外消费物价指数(CPI)温和上行对银行的定价和息差是利好,还称“目前银行业市盈率(PE)5.7倍、市净率(PB)1.05倍,在这样的价位建议做空,无疑会将人带到沟里……我们要坚定信心,别让外资再次抄底”。
记者发现,一方是外资券商的犀利唱空,另一方则是中资券商抱团坚守多方阵营。近日东方证券、长城证券、中原证券和国都证券等纷纷给予中资银行“强于大市”、“推荐”、“继续积极看好”等正面评价。
第三方:有夸大风险之嫌 对于这场火药味十足的多空争论,第三方怎么看?
香港辉立证券董事黄玮杰对记者表示,他认为小摩对中资银行的风险判断有夸大之嫌,“首先中国城镇化将支持银行的贷款收入增长;其次,虽然影子银行增长快,但银行资产质量并没有恶化;最后,央行也不愿意看到银行利润受到太大冲击,利率市场化一定会循序渐进”。
此外,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也并不认可小摩的看空观点,他表示,中资银行与中国经济的相关性很强,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但只要能保持一定的增长,实体经济对银行就会不断产生金融需求;而监管机构并不会取缔影子银行,只是规范其发展,不会直接影响银行的收益水平。不过曾刚认为,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和利率市场化,中国银行的盈利增速可能会从目前的20%~30%逐步下降,甚至降至15%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小摩发表研报后的两天,即3月19日和20日,国内A股银行股迎来一波上涨行情,昨日16只上市银行股的涨幅均大于2.05%,其中
中信银行涨停。
令人记忆犹新的是,2012年9月一些外资投行接连发布唱空
民生银行AH股的报告,引发包括巨人网络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史玉柱在内等中资投资者的强烈不满。去年12月上旬,民生银行在A股银行股集体反弹中脱颖而出,史玉柱更是在微博中戏谑,“恶意做空民生银行的坏蛋,内裤输掉了”。
肖立强认为,虽然中资机构、投资者与外资投行关于银行股的多空激辩轮番上演,但外资投行的看空言论都被之后的市场表现打败。
阴谋论盛行 有国内分析师认为,外资投行和研究机构多次利用中外统计口径的差异,夸大中国地方政府负债以及中资银行的不良资产,如果将这些报告与前段时间华尔街大举做空中国概念股相联系,能推断出有一些外资公司企图制造恐慌浑水摸鱼。
实际上,有市场人士注意到,外资投行在多次唱空中资股票的同时存在反向操作的嫌疑,即唱空打压股价,再逢低吸纳。不过,黄玮杰说:“在没有确凿证据被发现之前,这些猜测都只是阴谋论。”
1月31日路透社报道称,摩根大通台湾基金部门将在台湾融资1.5亿美元用于投资中国内地A股,这令上述阴谋论更加扑朔迷离。
证券时报记者昨日下午就上述事件采访摩根大通中国区及亚太总部有关部门,但截至发稿时并未获得回应。
“如果外资投行进行反向操作也不奇怪,毕竟中资银行股的估值十分便宜,分红也不错。”香港银河证券业务发展董事罗尚沛说。
而一位不愿具名的中资券商QFII交易员则对证券时报记者说:“一般来说,券商研究部门的观点不一定代表自营部门的观点,即便真的有所谓的"反向操作"也不奇怪,不能说明这家投行一定是有阴谋的。”
记者 蔡恺 来源证券时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