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追求债券类回报的投资者来说,谁会想要证券似的风险?尚德电力的投资者在2008年买下这家濒临破产的中国太阳能企业的5.75亿美元可转换债券时没有想到会遇到类似的境遇。尽管这些债券尚未转换,但如果公司破产他们也可能所剩无几,比普通股份好不了哪里去。但是,这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其中教训似乎并未被大家所重视。尚德的债券是通过开曼群岛上一家注册公司发行的,对于这家企业的在岸运营没有什么保证。尽管听起来风险很大,这样的结构在中国海外上市公司中相当正常。中国公司到海外发行,想要得到监管方的批准还尚需时日。大多数公司通过一个国外控股公司或子公司融资,并把这类资金归为外国直接投资。渴望回报的投资者也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交易。
近年来,公司做出了不少改进。一些债券附有“支持协议”,发行公司许诺将避免无法偿还的情况发生。其中相关的改进是,如果违约发生,在监管方批准的条件下,在岸公司将自动买下一个子公司,而现金将偿还给债券持有者。这样的创新使公司新发行债券票面利率降低0.25个百分点。然而,这些承诺都有待检验。
单单在一月和二月,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就在海外发行了50亿美元的债券,其中一些签订了支持协议,其他的通过离岸子公司担保,虽然离岸公司和在岸公司缺乏直接的联系。中国的房地产存在较大的风险,在岸公司资产破产的风险将吓跑海外投资者。
而同时,这对于发行者来说却是个好机会。一月份,深陷债务的世茂集团以6.6%的利息发行了债券,这仅是一年前相同债券利息水平的一半多一点。
金地集团,作为中国国内第一批使用支持协议的公司,近日发行的5年期债券利息仅约为7月份短期债券利息的一半。在追求收益的竞赛中,尚德的债券持有人并不是最吃亏的。
赋理(John Foley)是Breakingviews大中华区记者,派驻香港。他写过的论题涉及企业并购、资本市场、消费品、矿业和奢侈品等领域。在2004年加入Breakingviews之前,约翰曾是一家位于伦敦的广告机构的撰稿人。约翰曾在牛津的艾克赛特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作者为路透Breakingviews专栏作家,本文仅为个人观点;更多独立评论和分析请访问breakingviews.reuters.com;Breakingviews专栏译文由财经网独自担责,中文版权归财经网独家使用,谢绝一切转载(编译:小蕾)
作者:赋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