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一杰 北京报道
外资石油公司在中国伺机而动时,全球第四大石油公司道达尔也正试图在新一阶段的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对于这家来自法国的老牌国际石油巨头而言,如何能更深层次地渗透中国市场,并与中国公司寻求新的合作机会也将是其接下来在华业务的重点课题。
针对道达尔在中国的业务布局,以及中国的投资环境,道达尔全球首席执行官马哲睿(Christophe de Margerie)近日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21世纪》:我们注意到,持续几年来,外资石油公司在中国的投资规模正日益加大,道达尔未来在中国还会有哪些动作?
马哲睿:对于我们这样的国际公司来说,在中国不能说我们想做什么就能做到,我们应该和中国公司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现在,我们已经和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以及中化建立起了非常好的合作,我们需要确定什么是最好的一种合作方式。
目前,在上游也就是我们的核心业务,我们和中石化在开采页岩气方面已经有很好的合作潜力了,下一步我们在近期的谈判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下游和炼油方面,我们将把道达尔的技术和中国公司的实力结合在一起,比如,我们和中电投在内蒙古开展了煤制烯烃项目。
另外,在中国以外的地区,我们也和中国石油公司建立起了一种伙伴关系,无论是在上游勘探开发,还是在下游炼化,我们都希望能与中国公司加强合作。
《21世纪》:中国政府对外资石油公司的态度日益放开,但外企在中国的运营仍然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比如政策门槛、利益分配、运营资质等,对于外企在中国的投资环境,你有哪些建议?
马哲睿:对于一个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是它在一个国家开展业务时必须要遵守这个国家的行为准则,另外一个就是盈利。
这里有两方面,一方面要维护好和中方的合作伙伴关系,我们需要通过每年的合作来加强对相互的了解,目前我们的合作关系还是非常透明和积极的。另外一方面,要加强中外合资公司与本国政府之间的关系。
这里要提到的是,希望国家在对项目做出审批时的回应能更快一些,并希望政府的长期政策能保持连贯和一致性。我们只有在项目得到政府的审批后,才能够开始项目投资,并执行下一步的工作来争取项目的盈利。
《21世纪》:外资公司与中国石油公司在页岩气项目上的开发至今似乎仍未找到最默契的合作模式,适用于常规油气项目中的产品分成合同也并不能良好地协调合作双方在投资与回报两方面的平衡,对此,你有何建议?
马哲睿:这个问题非常敏感。我们要明确两个概念,第一是合资公司和政府的关系,第二是合作伙伴在合资公司中的关系。
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根据合同框架,到底是一方持股51%,另一方持股49%,还是双方权益各占50%,坦率地来讲,这个对我们而言没有任何关系。当然,我们更希望50%对50%。
因为,50%对50%就会向外界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双方都是平等的,没有哪一方有特权,而49%对51%是属于过去老体制的一种合作形式,我现在说的还只是我们的一种愿景。
举个例子,在苏里格南项目中,我们和中石油一开始的持股比例都是50%,双方是平等的,而且道达尔是作业方。随后,我们和中石油经过商讨后,我们觉得如果想让合资企业能够更加成功的运营这个项目,最好是能由中石油来承担作业。
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必须对持股比例进行调整,道达尔持股49%,因为根据中国的法律,要想中国公司来承担作业的话,中方公司必须要持股50%以上,但从两个合作方来说,虽然持股比例调整了,双方的关系却并没有发生变化,这51%也只是做给外界看的。
作者:尹一杰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