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技术曾经让夏普公司崛起,现在,这也是众多猎食者们唯一看中的价值。
中国东部城市无锡,夏普在中国最大的液晶生产工厂就在新区的珠江路上,这里生产的液晶面板被用在那些全球最流行的电子设备上,iPhone、iPad或者是车载显示屏。在无锡新区这个日资企业集中的地方,成立于1994年的这家工厂去年的销售额达到230多亿元,比前一年增长了50多亿。这个数字让它排在无锡所有外企的第一位。
陈超是无锡夏普公司的质量工程师,一般公司里研发出任何一种新技术都会到他这里,由他与客户合作沟通并不断提升采用新技术的产品的良品率。夏普在中国唯一的一个液晶设计中心也在这里,用来帮助国内的客户针对夏普的液晶产品做定制化的设计,小米、魅族都在其中。
去年无锡夏普接了不少来自苹果的订单,尤其在从日本引进了搭载最新IGZO技术的面板之后,各种新机型的研发让陈超的工作格外忙碌,他甚至一度怀疑外界对夏普的种种负面传闻的真实性。IGZO是“铟镓氧化锌”的缩写,与非晶硅技术相比,IGZO的特点是低能耗、高精度和提供更好的触摸体验。这项技术被寄望能够为夏普扭转乾坤。
但从去年10月之后,陈超渐渐感觉到一些变化,订单减少,工厂里无所事事的工人们开始聚在一起聊着公司的事情。他听说南京夏普要卖给联想,他觉得,比起跟鸿海合作,这要好很多。当他2006年来到夏普时,最初希望自己能够加入南京夏普。在2008年之前,南京夏普一直是长三角地区三个夏普生产据点中最大的一个,福利好工资高。可现在,由于液晶电视的持续滞销,这家工厂只能面临被出售的命运。紧接着又传来了日本夏普总部裁员的消息,工厂里嘱咐工人们不要胡乱对外猜测,避免夏普股票波动。
还是在无锡,去年夏普关闭了科技中心,这里曾经是夏普全球研发中心之一,负责夏普手机技术的开发。
都是无数坏消息中的一个。
夏普最风光得意的时候是在2005年,当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加15%,达到886.7亿日元(约58.5亿人民币),销售额是2.8万亿日元(约1848亿人民币),连续第三年创造了历史记录。这些表现主要得益于当时液晶面板和电视产品超过33%的高速增长,夏普在全球平板市场拥有20%的市场份额,这家日本二线的家电企业一跃成为“液晶之父”。
可到了2012年,夏普却迎来了其百年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亏损,2011年度净亏损为3761亿日元(约248亿人民币),最大的亏损缺口也恰恰出现在液晶面板和电视产品线上。裁员风潮蔓延,2012年11月,夏普官方表示有接近3000名员工自愿被裁,比之前预计多1000人。
夏普不得不寻求外部资金援助。就在那份糟糕的财报公布同时,夏普确立与台湾鸿海合作,鸿海以8.09亿美元投资获得夏普9.9%的股份,成为夏普最大股东。鸿海同时投资8亿美元获取夏普十代线一半的产能。
但事情没有那么顺利。在发布2012年第二季度预亏消息后,夏普股票下跌28%。随后鸿海发布声明称“由于夏普股价异常活跃,富士康将无需履行其认购义务”。鸿海的这一表态让夏普焦急万分。夏普社长奥田隆司曾表示,夏普向鸿海递交了多个新的重组方案,但夏普的方案经常得不到鸿海的回应,对此他感到很失望。而鸿海方面则希望能够提高入股比例,并且能够介入夏普最新的技术。但是夏普坚持9.9%的比例不能再升,双方的谈判陷入僵局。今年3月26日是鸿海注资夏普的最后期限,双方最终没能达成这项合作。
鸿海的拖延让夏普必须要找到新的办法获取资金。去年10月,夏普从银行获得44亿美元的救助贷款,美国移动通信芯片巨头高通随后也向夏普投资了1.2亿美元,高通借此获得夏普5%左右的股份,因为鸿海的出局,高通将成为夏普的最大股东。今年3月,三星公司也加入到入股夏普的行列,花费1.1亿美元收购后者3%的股份。三星是夏普在液晶显示器面板及彩电行业内最为强劲的竞争对手,合作之后,夏普会优先向三星提供大尺寸的电视面板。
对于液晶电视来说,屏幕会占到整个产品成本的60%至70%,生产液晶面板的代线越高,能切割的尺寸就越大,对技术的要求也就越高。2004年1月,夏普全球第一条用于生产大屏幕液晶电视的六代线在日本的龟山投产,开辟了大屏幕液晶电视的时代。两年之后,夏普跳过七代线直接进入八代线,让所有人惊叹。根据市场机构DisplaySearch的数据,2007年前三季度,全球液晶电视1400万台的规模中,夏普以230万台位列榜首。在中国市场,夏普也曾有过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功。2007年,夏普在中国的销售增长率高达56.6%,2008年,刘若英代言的夏普AQUOS系列液晶电视广告出现在各大城市的电视、地铁以及路牌上。
液晶面板显示技术在早期还不够成熟的时候,消费者更关注的是屏幕显示效果,夏普产品自然更受欢迎。随着技术变得越来越稳定,夏普的竞争对手们开始开发消费者更为关注的性价比和彩电的附属功能。智能产品成为核心热点,3D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夏普在这些方面的技术努力都不如竞争对手三星和LG。
夏普依旧把自己封闭在液晶屏幕的世界里,以致不惜花费巨额成本举债开发第十代液晶面板线。2007年8月,夏普宣布斥资3800亿日元(约250亿人民币)建设全球首座第十代液晶电视面板工厂。可接下来,夏普不仅要为十代线付出比同行更高的成本,并且和所有的日企一样,遭遇到日元升值和福岛核事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十代线开工不久,夏普就遇到了资金难题。索尼一度出手援助,但在2011年索尼巨亏之后也自身难保。由于资金的缺乏,十代线的开工率只有50%,而70%以上的开工率才能维持液晶面板线的盈利。
如今,夏普液晶电视全球市场占有率下降到了6.9%。2012年8月,夏普将全年液晶电视销量目标下调为800万台,意味着夏普在全球液晶彩电市场的地位跌出前五。而全球彩电销量第一的三星则预期销量将达到5300万台,千万台级别的企业还有LG、索尼、松下、TCL等。
而为了维持开工率生产出的面板,因为彩电销量的快速下滑,造成大量积压。夏普急于为自己寻找新的买家来消化这些面板,于是就有了鸿海的出现。
夏普在另一项重要业务手机上也遭遇着衰落的命运。王川在2008年作为手机销售加入夏普中国商贸公司,就是在这一年,夏普手机重回中国市场,在索尼收购爱立信之前,一度是国内市面上能看到的唯一的日本品牌手机。王川还记得那年让夏普手机最引以为傲的案例就是9010C,这款以日本920SH为原型的高端手机起初并没有引入中国的计划,一开始还标出了4800元的售价,结果这款产品在中国持续热卖。
那时候,智能机还没有开始流行,距离苹果第一代iPhone推出还不到半年,市面上的手机在外观上以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商务机型为主导。而夏普手机的日式设计,给这个沉闷的市场带来了亮色,马上就受到诸多女性用户的青睐。走高端路线的夏普手机在2010年推出了AQUOS系列,一款屏幕可以90度旋转的手机卖到了5000元,这相当于一台夏普电视机的价格。凭借高端带来的高利润,手机业务在夏普中国的各个部门中表现最抢眼。
距离市场发生致命转变还有一些时间。2009年夏普手机中国区销量为100万部,2010年提升到200万部,2011年定下500万部、占据中国手机市场3%的目标。夏普在中国的总部也从最先位于浦东偏远的金桥工业区,搬到了黄浦江边;为了满足爆发性增长的员工数量,2011年夏普干脆在北京新建中国区总部,成立统辖中国的投资控股公司。与同类的索尼、松下、三星等公司不同,夏普在1992年进入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以生产工厂的角色存在,直到2005年才成立商贸公司。人员的扩张、新设立的总部,把中国市场从亚洲区中分离出来列为一个单独的收入来源,这些都说明了那正是夏普在中国最好的时候。
但3%那个目标显然没有达成,夏普也从未公布2011年的手机销量。智能机时代来临的时候,夏普仍然以传统功能机为主导,高昂的价格更加速了用户的流失。夏普曾做出过许多努力,比如一度寄希望于裸眼3D技术,但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反倒让自己乱了阵脚。后来夏普开始转向与运营商合作,走低价路线,抛弃了自己的品牌价值。
2012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市场调研公司HIS iSuppli的统计数据显示,这一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180%,苹果和三星在智能手机领域依然占据统治地位,而联想凭借在低端市场上的增长,份额从5%上升到10.4%。在高端和低端都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夏普手机,先是在2012年裁掉了设立在无锡的夏普科技中心,到了2013年年初,像王川这样的总共80名夏普手机销售人员也全被裁掉。
王川认为夏普仍然不够重视中国市场,产品更新速度慢,效率也低。比如夏普在中国推出的最后一款手机SH530U从研发到生产投入了大量时间,比计划足足晚了两个季度,在此期间,三星的Galaxy Note已经出了二代。最终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款手机的存在。另一方面,不论他们怎么争取,夏普总部始终没有把在日本卖得相当好的带有IGZO屏幕的智能手机引入中国。
夏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菅野信行此前在一次采访中告诉《第一财经周刊》,预计今年使用IGZO面板的智能手机将占据夏普日本智能手机市场的30%,而因为该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节电性能,而在大屏幕电视产品上对此需求不足,因为IGZO主要会被使用在移动设备上。目前,陈超所在的夏普无锡液晶工厂里,也已经全力投入到IGZO面板的开发生产中。
高通的入股合作事实上看中的也是IGZO技术。IGZO技术与高通子公司Pixtronix的MEMS技术整合,能够生产出高性能、低功耗的移动终端产品。
夏普在想尽办法挽回败局。鸿海入股后十代线的开工率从50%提升到90%以上。由于十代线不可能切割那些面对廉价市场的产品,所以夏普和鸿海必须为十代线找到适合它的出路—一个既符合十代线技术特点,又具有高附加值、对成本敏感度较低、销量较大的产品尺寸线。他们确定把目标关注在60英寸及以上的产品,夏普去年发布了一台90英寸全球最大的电视。
今年1月,一款名为睿侠的60英寸液晶电视在天猫上开卖,主打广告就是“全球唯一的十代线面板”所具有的特殊显示技术。从十代线的标签不难看出,这事实上就是由夏普提供面板,鸿海代工的一台电视。
除了十代线,夏普现在还拥有八代线液晶面板线。就像去年无锡夏普工厂里发生的那样,夏普八代线通过量产苹果手机和平板等小尺寸的面板,获得了一些产能的释放。而苹果也有可能将夏普的IGZO显示器技术应用到下一代iPhone和iPad上。
这些好消息终于也让夏普持续糟糕的业绩有了一丝好转。夏普2012财年第三财季取得营业利润26亿日元(约1.7亿人民币),与亏损244亿日元(约16.1亿人民币)的上年同期相比有所改善。这是夏普五个财季以来首次实现单季盈利。除液晶电视在日本销售好于预期之外,采用IGZO液晶面板的智能手机也出现畅销。
但是潜在的危机并没有解除。夏普液晶屏曾经一直都是夏普独一无二的产品,在夏普红极一时的时候,多次强调自己的屏幕不会外供,而代工厂鸿海的加入,意味着夏普屏也不再是夏普一家的垄断了。
另一方面,苹果的订单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源源不断。根据路透社的报道,因iPad mini侵蚀iPad的需求,导致iPad 4的销售逊于预期。iPad mini的面板供应商为LG和台湾友达。由于苹果主要利用库存面板在生产iPad,所以从2012年底开始夏普iPad面板产能利用率就持续下滑,进入2013年以后则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
三星在入股公告中说,投资夏普会为三星拥有稳定而多元的液晶显示器面板供货源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星在小尺寸面板方面主要采用自己生产的AMOLED面板,相比夏普的IGZO面板,不仅在像素和分辨率上有差距,而且良品率低并且成本也高。陈超现在也开始给戴尔开发超极本显示屏,他相信夏普依然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价值。
液晶技术仍然是夏普被众多猎食者看中的价值。IGZO技术仍不过是在液晶面板的基础上对制作工艺进行的优化,而不是一种全新的面板技术。当韩国企业,以及日本的索尼、松下都开始转向拥有更好的画质,并且更薄更节能的OLED研发时,夏普还是舍不得放弃自己在液晶上的优势,不过,它似乎也必须这么做。高通和三星总共投资的200亿日元,还不足以填补夏普在2012年前三季度亏损额的一半。能够吸引更多投资的,也只剩下它的液晶技术了。
但许多人无法再坚持下去,在陈超的工厂里,中层以上的管理层几乎都被挖到了三星。而王川选择去了美标,尽管他的梦想曾经就在这家日本企业。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陈超为化名)
关于夏普公司
1915年,公司创始人早川德次发明了活芯铅笔,这成为夏普公司名称的由来,此前的1912年公司成立。
1953年,夏普推出了日本第一台黑白电视机,7年之后,又推出了第一台彩色电视机。
1963年,领先其他公司将太阳能电池投入批量生产。
1973年,液晶技术投入商用,液晶显示屏计算器诞生,此后夏普不断在此领域制造先进的产品。
如果不想错过一财网的独家报道和独到分析,您可以在微信上加一财网为好友:
作者:姚芳沁 肖可 邹曈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