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国家纷纷要求将存放于国外的黄金储备运回本国。瑞士右翼政党要求进行投票谋求阻止央行继续出售黄金,并拿回储存在美国的黄金储备;荷兰的一个政党也要求运回法国存放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612吨黄金储备;今年初,德国曾宣布将运回部分存放于美国和法国的黄金储备。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猜测。
对于喜爱阴谋论的人士来说,这些现象背后似乎体现了新时期“货币战”的味道;对于认为黄金的货币金融属性有限、早已走下神坛的人士来说,对此类行为则表示“嗤之以鼻”。
无论如何,部分国家央行把黄金储备运出美国,客观来说其真实冲击和影响很有限。但是,却也反映了处于当前全球经济的动荡年代,在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的连续冲击下,全球货币信用体系已经变得日益脆弱。
回顾本世纪初,跨越新千年的危机挑战之后,全球经济迎来高速增长期,经济金融一体化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主题。然而,在接踵而来的泡沫破灭与危机中,美元、欧元等主流货币的地位急剧衰落,发达经济体之间隔阂逐渐加大,主要央行间的信任开始瓦解。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都表明金融一体化潮流已戛然而止,一个货币金融“春秋”时代已来临。之所以笔者开始觉得不应用“货币战国”描述,是因为与中国历史上相似,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仍然难以根本上动摇美元地位,真正的全球核心货币只有几种,尚未进入战国群雄纷争的时期。
当然,如果未来各国能够加强经济和金融协调,弱化功利主义和机会主义心态,重新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化模糊出新的共赢道路,则进入货币战国时代的可能性就会减少。否则,可以预计,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金融体系崛起,以及发达经济体的困扰不断增加,未来全球经济中的失衡矛盾会进一步体现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带来全球信用的逐渐崩溃和货币乱局。
回到黄金问题上,对于德国来说,运回海外黄金储备,可能一方面旨在增强对德国经济的信心,维持欧元稳定,也是转移公众对国内问题的关注焦点;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则似乎在为潜在的深层面危机,甚至是欧元区可能的崩溃在做准备。
应该说,德国的选择,对于全球黄金市场和各国央行的黄金储备策略,都会产生一定影响。一方面,黄金在国家层面的战略意义和储备价值,会更受到重视;另一方面,美国和纽约国际金融中心,不再是黄金储备地的无风险选择,对黄金储备较多的国家来说,可能需要更主动和积极的策略调整。当然,从理论角度来看,在黄金以记账交易为主的情况下,存放在何处对市场的影响应该有限。然而,在黄金储备空间布局调整的背后,隐含着建立在信心与信用基础上的全球货币体系开始动摇,各国的政策选择逐渐难以用传统思路来预测和解读,从而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2012年底中国黄金储备居全球第六位,尽管尚无准确数据显示中国存于海外的黄金储备有多少,但在黄金储备总规模有限,且需积极融入国际金融体系的背景下,中国并不一定要效仿德国。但是,既不能过度迷恋黄金的价值,又要充分重视黄金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拓展具有金融属性的国内黄金市场健康发展,从而更有效地应对货币动荡时代的竞争,是此事件带给我们的有益思考。
进一步来看,我们不仅要改变过去的金融被动,在国际金融竞争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而且也要打破金融封闭,为融入将来的全球金融聚合做好准备,这就需要在促进金融国际化方面做文章。
之所以许多国家把纽约作为存放海外黄金储备的首选地,除了安全因素,也是考虑这里有最发达的黄金交易市场之一。相比之下,我们看到在近两年加强整顿的过程中,国内黄金市场的金融属性始终难以发挥出来。虽然近期银行间市场的黄金做市商机制逐渐显现,但是距离国际化的黄金市场还非常之远。在国际上,黄金市场除了现货市场,还包括发达的黄金衍生品市场,包括标准化的场内交易品种和非标准化的场外交易品种。很多金融衍生品交易所早期都是先做黄金和外汇方面的交易,然后逐步发展到经营其他的金融衍生品。除了交易所市场,场外黄金市场是更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在我国还基本处于萌芽阶段。由此来看,正如“筑巢引凤”之说,在国内金融市场的“巢”仍未健全的情况下,还难以构造全球金融的大舞台,也无法在货币战国时代获取更大的国际利益。
回到德国运回黄金的事件上,嘲讽者有之,疑虑者有之,但无论如何,这使我们认识到,在秩序丧失的金融动荡年代,不能再迷信别人的权威,而应该充分练好金融“内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金融游戏规则调整。(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