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公司业绩频频“变脸”敲响保荐人责任警钟
2013年04月12日08: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随着上市公司去年的业绩逐步公布,新上市的IPO公司业绩严重下滑的情况开始逐步浮出水面。统计数据显示,已经公布业绩的115家去年IPO的公司中,有34家业绩出现同比下滑,占比约为22%。这些业绩下滑的上市公司比较集中在部分券商保荐的新股中,比如国信证券2012年承销的22只新股中8只出现业绩同比下滑。
专家指出,业绩同比下滑严重的上市公司可能涉嫌财务“包装”过度,保荐人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建议证券公司完善内控机制,诚信经营,提高IPO项目的甄别水平。
国信证券保荐22只新股8只净利润同比下滑
去年以来,光伏产业迎来发展低谷,光伏产业龙头无锡尚德被宣布破产,宏观经济走势仍旧面临众多不确定因素。受这些微观及宏观因素影响,一些IPO企业开始出现业绩“跳水”。同花顺的数据显示,2012年国信证券共承销22只新股,承销数量名列保荐人市场第一,中信证券以承销15只名列第二。然而,国信证券承销的22只新股中,如今8只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
同花顺的数据显示,国信证券承销的22只新股中,4只新股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50%,覆盖4个不同的主营业务领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公告显示,2012年,主营光伏相关产业的隆基股份2012年净利润亏损5400万元左右;从事电子元器件制造的科恒股份净利润同比下滑80.62%;主营IC产品设计和销售的中颖电子净利润同比下降62.13%;主营电脑针织机械的慈星股份净利润同比下滑50.4%。
从行业平均水平来看,同花顺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月27日,有115家2012年挂牌的上市公司披露了2012年业绩预告,其中预计净利润出现下滑的有34家,净利润下滑的上市公司占比约22%。
除隆基股份受无锡尚德破产拖累而亏损外,其余三家上市公司对于利润下滑的解释大都是市场需求萎缩,营业收入减少。慈星股份说,下游针织行业市场需求下滑,从而影响了针织企业对电脑针织机械等生产设备的投资,营业收入呈现较大下降,进而导致营业利润也大大下滑。
IPO项目甄别频频失误业绩涉嫌过度包装
2012年国信证券共承销22只新股,领跑所有券商,中信证券以承销15只新股名列第二。IPO资源的争夺和甄别是对券商实力的重要考验,每年的“保荐冠军”总是在业内备受瞩目,然而像国信证券这样一年间便从“保荐冠军”变为“变脸大户”的现象并不多见。对此,监管部门开出了严厉的罚单,也引发了专家关于保荐人等中介机构对IPO项目“过度包装”的质疑。
今年以来,国信证券两次因为所保荐项目出现“业绩变脸”而被出示警示函。此外,《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规定,发行证券上市当年即亏损的,中国证监会自确认之日起暂停保荐机构的保荐机构资格3个月,撤销相关人员的保荐代表人资格。国信证券仍有可能会因隆基股份的亏损而再次受到证监会的处罚。
同花顺的数据显示,2012年,国信证券承销与保荐费总收入约8.6亿元,居所有券商之首,比第二名中信证券多出了近1.3亿元。相对于保荐人取得的良好收益,一些业内人士对于业绩下滑的上市公司做出的解释并不买账。“上市之前市场就在萎缩,未来的风险应有一定预见。业绩同比下滑超过50%或者出现亏损,这不是保荐人的水平问题,这是保荐人和企业在挑战风险底线和道德底线,一些保荐人对于IPO项目缺乏甄别,只管上市后收取巨额保荐费,企业上市只管圈钱,上市以后业绩下滑时就寻找各种理由来开脱责任。”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说。
“有的上市公司业绩本来就不佳,但是为了取得上市资格,对过往三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包装"提高企业利润,粉饰过往业绩,而走上正常发展轨道之后,公司业绩的本来面目也就水落石出了。”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上市一年就出现业绩变脸与行业性产能过剩有关,也可能与保荐人等中介对企业的财务过度包装有关。
保荐人应当诚信经营提高保荐水平
从IPO项目的选择,到上市辅导,再到上市和上市后的持续督导,保荐人是公司上市的关键角色。国信证券对于IPO企业业绩频频下滑是否已经勤勉尽责?业绩频频下降是否也有国信证券自身的原因?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国信证券时,国信证券有关负责人表示,暂时不方便发表评论,也没有特别的解释。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授说,为了保护投资者,减少投资者和IPO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2005年我国开始引入强制保荐制度,意图让保荐人为投资者“站岗放哨”。保荐人的责任就是“担保加推荐”,要对公众尽勤勉义务。“保荐人应当勤勉尽职,保持自己的客观独立性,避免与待上市企业同谋作假来欺骗投资者。”
也有专家指出,当保荐的项目出现大面积业绩下滑时,保荐人应当深刻反思,可以对近几年以来保荐的项目进行回溯检查,检查保荐工作中存在的纰漏,同时对目前正在保荐上市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财务材料排查,从严审核财务数据,准确评估企业上市前景。
左小蕾说,创业板应当是一个企业的成长平台,而不是一个“变脸平台”,为了争取IPO项目成功上市而不惜帮助企业粉饰业绩的保荐人,终归是在挑战投资者的容忍底线。“保荐人应当诚信经营,让真正符合上市要求的企业上市,这样才能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保荐人也才能赢得市场信任。” 记者 欧甸丘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