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家乡的抗日故事
最近,夸张演绎抗日故事的“抗日神剧”成了火热的话题,我也来说说我家乡历史上的“抗日神剧”。
我老家在河北东部,抗日战争时期属于冀东老区,当年发生在此“道南道北”(铁道南北)的抗日故事也很出名。直到如今,一些75岁以上的老人还能对那时的一些传奇人物,如刘守仁、张老八等人的轶闻娓娓道来。这些曾经在冀东一带赫赫有名的人物当中,有一位是我们村的,说起来还是我本家。这位本家比我大一辈,是我的伯父,按照我们的家谱,他应该叫姜永余,但我们当地一些屈指可数的文字记载中都把他写作“姜有余”。
几十年来,我们当地方圆几十里的老人都说姜永余是位神枪手,年轻的时候练枪法剩下的弹壳儿用大簸箕端(对此我是怀疑的,我的家族祖上并没有有钱的大户人家,他应该没那么多钱买子弹)。为了证实他枪法好,人们传说他有一次赌钱赢了,周围的人不让他走,他顺手拿起一个萝卜往天上一扔,眼都没抬一下随手一枪击中了萝卜,吓得周围的人不敢再为难他。这种“神枪”桥段即使放到现在的影视剧中也算不赖,只是赌钱耍横的做派有些妨碍英雄的形象。
后来,这位伯父认了当时我们当地镇保安大队的队长刘天瑞做义父,并在冀东暴动时参加了抗联。由于抗联队伍被打散,他和他的义父就在我们当地打游击。传说打游击的时候,有一次队伍遇上了鬼子,他被敌人追到我们村东的坟岗子姜墓坨。他把自己的大褂往酸枣树上一挂,自己埋伏在坟头后,当鬼子的注意力集中在大褂时,他从边上打死了这几个敌人,安然脱身。
姜永余虽神勇,但最终也牺牲了。文字记载说他是寡不敌众,但乡间的说法是,他的两个老婆出卖了他,把他的枪藏了起来。据说,他的尸体被游街示众,有见过那场面的老人回忆说:“那皮靴锃亮啊!”
他没有子嗣,而他的坟墓也早就没人知道在哪儿了。传说他的“二十响德国造”手枪就埋在他老宅的某个角落里,枪扳手是镶金的。二十多年前,我们当地编了一本地方人物方面的书,编者来采访时竟然去了我们村北边另一个村采访。受访者大概口齿不清,也可能是记错了,于是后来那本书里的姜永余就成了“姜有余”。而内容,则是很普通的击毙抢大娘老母鸡、调戏“花姑娘”的鬼子等这样的故事。那些传奇,就留在了乡间百姓的口中。
关于姜永余,我手头上的本地县志没有记载。不过,30余年来,这些故事在内容上并没有什么变化,没人添油加醋,只是讲这些故事的人越来越少。我不知道姜永余算不算抗日英雄,他可能更像是草莽英雄,但在乡亲们的眼中他就是一个神话,他的故事就是永恒的“抗日神剧”。
那些“神剧”的编导如果能多听听姜永余们的真实故事,拍出来的作品照样精彩神奇,还没有人敢说拍得虚假,因为有一大群将故事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老百姓会作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