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安慰剂”的副作用
2013年04月14日09:47
来源:经济观察网
评论员 启越 “十年了,病毒都换届了,板蓝根却依然是主治。”\这是一句对“神药”板蓝根的调侃。
从第一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被确诊以来,长三角地区相继出现了几十起相同病例,并造成了十数人死亡。而各地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也在严防死守,防止流感出现更大范围的蔓延。
与此同时,各地卫生主管部门为了平息民众的恐慌情绪,也相继出台了禽流感防治技术方案。在这些方案中,板蓝根又一次名列其中。在之前的非典、手足口病、甲流防治战中,板蓝根一直被列为防治的首选药物。一时间,不仅人抢购板蓝根,连鸡和鸟都被喂上了板蓝根。
卫生主管部门出台技术方案的初衷我们可以理解。在禽流感来袭,人心惶惶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必须有所作为,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最权威、最值得信任的信息。但是从公众有喜感的语言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目的并没有达到,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板蓝根。
有一点可以肯定,任何一位有常识的人,都不会认为板蓝根是“绝对有效”,这世间不可能存在包治百病的神药。那我们的权威们为什么那么迷恋板蓝根,十几年来痴心不改,直至将其打造成“神药”呢?说白了,就是权威们认为民众们需要“安慰剂”,即使没有实际疗效,但是至少在心理上有慰藉作用用总比不用强,即使用了也是白用。
我们也承认,板蓝根确实有清热解毒的效果,但我们现在还没办法通过科学验证来确认板蓝根对H7N9到底有没有作用。盲目服用板蓝根来防治H7N9,显然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更何况“是药三分毒”,有试验证明,板蓝根对消化道等有刺激作用,也出现过很多不良反应,长时间服用板蓝根还会加重肝脏负担,造成肝脏解毒能力下降,出现消化和造血系统损害。
一个未经证实有用的药品,数次出现在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的推荐方案中,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个本应以科学立身的权威部门,何以变得如此不科学?我们一直在倡导要普及社会各界的科学意识,提升全民的科学素养。但是连倡导科学的部门都如此不科学,何以来谈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
民众到底需不需要安慰剂?当然需要。对于民众来说,最大的安慰剂就是在禽流感疫情中,透明的信息公布我们的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政府正在干什么,民众应该配合什么。而很多时候,无论在疫情还是社会公共事件中,政府部门在信息发布中,并不能实现透明,甚至过于随意,最后的结果是造成更大的恐慌和误解,比如板蓝根的热销乃至抢购,就是政府非理性信息导致的负面效应。长此以往,最后政府的权威慢慢消解掉了。这次也是如此,卫生部门的权威被板蓝根解构了。
其实,相比于我们的卫生主管部门,世卫组织的提醒就显得很有理性,其公布的预防方式包括个人卫生防护、避免接触患病动物和死动物等。相较于十年前,这次政府部门对H7N9禽流感的病情通报、信息公开有了明显进步。这就要求我们要珍惜用巨大代价换来的进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