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为何“坚挺”?
2013年04月14日09:54
来源:经济观察网
评论员 欧阳晓红 新一轮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幅32%。眼下似乎还是升势不减。虽然决定汇率价格主要因素的对外贸易在3月份出现逆差8.8亿美元,同时中国经济周期可能出现下行拐点,但坚挺的人民币即期价格在4月11日已冲破6.20,触及当天1%的涨停板线。我们似乎看到央行逆势而为,不“跟风”日元贬值的政策意愿。
4月8日公布的3月CPI与PPI数据双双下滑;次日,惠誉调降中国长期本币债务评级。惠誉给出的降级理由是,中国金融风险已开始增长。2009年以来信贷增速明显超过GDP增速。总信贷(包括各种形式影子银行在内)可能在2012年底达到GDP的198%。有国内有学者测算的上述数据甚至超过惠誉,达到207%,因此惠誉的评级显得并不为过。
不过,承受贬值压力的人民币依然表现强势。这或许是因为,人民币需要在升值通道过程中去完成其国际化的使命?事实上,这已成为业界共识。因为当一国货币币值稳健、经济体健康,且具升值潜力时,境外投资者才有意愿持有或使用该国货币。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速之际,确保人民币的稳定显得尤为重要。就在4月10日,澳元成为继美元、日元之后,第三个与人民币直接交易的主要货币。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放开新台币的直接兑换业务,商业银行自行定价。从新台币入手,或许这也是中国走向资本项目可兑换的一小步。
但人民币的强势可能不利于实体经济,给外贸出口企业带来压力。3月份8.8亿美元贸易逆差一举改变了自2012年2月以来保持的贸易顺差局面。也许8.8亿美元的微小逆差不足以说明外贸形势已变,但有学者并不看好短期出口数据,并且因为人民币的强势而令外贸出口企业受挫已是事实。
或者因为全球量化宽松背景下,日元急剧贬值货币战一触即发,央行不跟风贬值,可以体现出大国风范?
再者,“升值”是新兴国家央行对冲热钱流入的策略之一。不能忽视的隐忧是,当人民币趋于均衡水平时,也可能是其“见顶”之际;意味着一旦人民币资产价格失去吸引力,资本有可能会择机撤退。虽然中国尚无资本大量撤退的先例,但防范之策不能没有,尤其是中国处于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周期下行拐点乍现的微妙时期。
当各种内忧外困交织一体,无从“腾挪”,难以判断时,决策层的选择也许不是偏重“保增长”,而是“保货币”?因为一国的货币信用基础可能是该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底线。
我们无从知道真相。但可以看到,短期内呈现出一系列现象似乎描绘了“保货币”之图景。如一些商业银行从4月份开始,不同程度加强了对个人和对公外汇资金汇出的数量管理,其潜台词不乏有资金流出之忧。
这看起来好像有些荒谬2月份的新增外汇占款数据2954.26亿元明明暗示资本呈流入趋势。但瞬息万变的国际资本流向随时有可能调头。去年国际收支报告中记录了类似的变化。
因此,人民币强势与否得到格外的关注。当然,已经趋于均衡水平的人民币汇率,在2013年似乎没有太大升值空间,其也不可能持续处于强势状态:一则外需存在不确定性,难以支撑人民币的强势;再则美元或出现阶段性走强。
事实上,当人民币对外价格的稳定得以“呵护”时,我们更关心的是,人民币对内的购买力又如何提升?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