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全面检查资管业务:券商创新与监管新博弈?
2013年04月15日03:45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与引起市场普遍关注的IPO财务大检查相比,证监会正在对券商资管业务的一次全面检查似乎显得波澜不惊。但是在业界,此次检查的影响却十分微妙,关系到整个行业下一步的创新方向。
“会里这次资管检查的工作底稿,内容很详细,问题很尖锐很直白,态度不详,但是确实有摸底的意思。”刚刚结束现场检查的南方某券商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创新“越界”
风格保守的证券公司顺利通过了检查,但部分较为激进的券商却遇到了麻烦。上周五,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回应本报记者称,已经要求地方证监局对海通、国泰君安、华泰和华龙四家券商个别产品涉嫌违规的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目前现场检查已经结束,将根据情况作出处理。
记者获悉,海通证券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去年年底发行的一款产品存在期限错配的资金池业务,而华龙证券的两款小集合违规投资了银行票据。国泰君安存在个别销售人员承诺保底的情况。
与过往证券公司的挪用客户保证金等严重违法、违规不同的是,上述券商涉嫌违规的情况并不十分严重。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也对本报记者表示,根据调查结果,证监会将对明确存在违法违规的采取监管措施,或是由证券业协会采取自律措施。但也有一些情况属于没有明确的规定,证监会将完善规则予以规范。同时,也有一些产品比较复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海通证券一款名为“一海通财”的人民币理财计划,因为采取了“资金池-资产池”模式而被证监会关注。所谓“资金池-资产池”实际上就是利用期限错配的原理,滚动发行短期产品获取融资,投资于期限更长的固定收益资产,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但是根据证监会去年8月发布的《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 证券公司办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应当保证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资产与其自有资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资产与其他客户的资产、不同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资产相互独立,单独设置账户、独立核算、分账管理。这意味着客户资金与资产不能一一对应的资金池模式是不符合监管要求的。
不过,相关管理办法和细则并未明确禁止资金池业务,今年“两会”期间,证监会相关官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此类产品“不鼓励、不支持”。下一步,证监会可能对此出台明确的规范意见。
华龙证券的两个产品的违规情形也比较明显。其名为金智汇和银智汇的两款“限额特定”集合计划(俗称小集合)100%投资于商业银行票据。这已经超出了此类产品的投资范围,事实上只有单一投资者的定向资产管理计划才能投资银行票据。
“据说托管行当时已经给华龙证券指出,这种做法是打擦边球。但后来华龙证券还是发出来了。”北京某券商资产管理部人士说,去年券商创新大潮之下,一些公司开始“不拘小节”。但是到了今年,情况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监管“风向”
去年以来证券公司各项业务创新大量浮现,特别是资产管理业务的规模急剧增长,也产生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监管工作如何适应金融创新,如何在守住投资者利益和金融稳定底线的基础上,尽可能包容创新,这是摆在证监会面前的一项新挑战。
成熟市场的金融创新,有时候似乎就是与监管机构“躲猫猫”。证监会面临的难题是,一方面希望尽量减少管制和金融压抑,促进证券行业发展壮大;另一方面自身的监管手段和监管能力也需要同步跟上。
昨日,一家北京券商资管部门的人士告诉记者,证监会对他们的情况很满意。这家公司几乎没有任何越界的产品和行为,它所参与的每项创新,都有监管层明确的政策支持。
然而,行政监管注定不可能代替市场思考创新方向。与记者交谈的不少业界人士说,如果每项创新都需要监管层首肯,整个行业还是会死水一潭。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证监会去年年底以来也有所检讨。他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从鼓励产品创新转向基础制度和功能的完善。另外,证监会也在提高对市场的风险监控能力,从而为事后监管提供必要的基础。刚刚筹建的私募市场监测中心就是其中的一个步骤。
作者:蒋飞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