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凤凰县不能打着改革旗号与民争利
4月10日起,湖南凤凰县的凤凰古城对游客收取148元门票。截至13日,购票人数达17441人,门票收入突破227万元,但很多都是团体游客。11日到13日的三天内,散客的票卖了200张。与此同时,街面卖土特产的小贩,有的一天才卖了18元钱的东西,古城内不少旅店入住率为零。该县官员称,新政出台必然带来阵痛,必须毅然选择改革。
凤凰县对进入古城游览的游客收费的“新政”之所以激起这么大的风波,越来越多的公开信息显示,主要是地方政府与民争利所致。凤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文智称,每卖出一张148元的门票,政府可从中获得60元左右的税费收入。对此,凤凰县县长赵海峰回应说,政府只从每张门票中拿走33元。
从“凭票进入景点”变成“凭票进入景区”,肥了相关公司、县政府,瘦了游客和景区商户。早在该方案之前,凤凰县政府就以土地入股占49%股权的形式组建公司参与景区经营,如今从景区免费到收费,深层原因在于凤凰县政府存在资金缺口。然而,通过收取门票模式来获取收入,暂且不谈政府这种过度介入市场的角色错误,仅从新政的效果上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多方均输的糟糕选择。
地方经营旅游景区模式,从经济学上来看,主要有两条路径可以选择:门票利润最大化和产业利润最大化。前者可以视为“门票经济”模式,这是一种杀鸡取卵的短视做法;后者可以视为“产业经济”模式,这是养鸡生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基于门票利润最大化的模式相当于设置了一个门槛,阻止了一部分游客进入景区商业消费,从而削弱了景区产业消费。同时,进入景区的消费者,由于考虑到较为昂贵的门票支出,很可能会削减其他消费支出。
相反,第二种产业经济的模式,通过降低门票价格或者是免票的方式,增加了游客数量,提高了游客消费的积极性,提升了产业经济消费量,促进了景区总利润的增加。这也是国内外很多景点倾向于少收门票或者不收门票的原因。
凤凰古城收取148元套票无疑是在搞“门票经济”模式。门票价格提升虽有利于政府从游客那里直接获得更多收入,但同时会导致游客数量减少,如果新政获取的收益还没有游客流失带来的损失大,这样的改革无疑是失败的。事实上,凤凰古城最近一个周末零散游客量明显减少,都反映了这种收取门票做法的不智。
如果按着门票经济模式走下去,门票价格提高了,散客游人会减少,相关非门票收入降低,就需要更高的门票来弥补,更高的门票会形成第二轮的反馈,如此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搞旅游经济不是只有门票收入才可以提高财政收入,游客在旅游景区的衣食住行、购物和娱乐,才是构成旅游经济收入的大头。消费经济搞好了,税收根基才能提高,这比门票收入更可观。
凤凰古城景区不如学一学杭州西湖景区从收取门票到免费开放的经验。在2002年之前,西湖景区运营也是门票经济模式。从2002年开始,西湖景区相继取消了60多个景点的门票。仅仅两年,效果就非常显著,2002年西湖公园收取门票时杭州旅游总收入为294亿元,免票后的2004年杭州旅游总收入超过400亿元。从2003年到2009年,杭州市国内旅游收入与国内旅游人数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5.8%和9.8%。
凤凰与杭州的相反经验,给地方政府一个重要启示:在发展地方经济时,不能只算小账,要多算大账。要通盘考虑整体效益的最大化,而不能仅仅考虑财政收入的最大化。地方政府角色的错位,不仅会有与民争利的嫌疑,还会导致地方经济的紊乱,得不偿失。
作者:单许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