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中国利用外资数据说明中国利用外资正朝着提高综合优势和整体效益的方向发展。一些海外投资者亦表示,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并不影响他们在华投资信心。同时,新型能源产业、农业和医疗产业或成为海外投资者在华投资的热点。但对于微小企业而言,融资难这一世界性难题仍亟待解决。
能源行业因何领跑外商投资? 近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利用外资相关数据。数据显示,我国利用外资正朝着提高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的方向发展。部分行业数据增长惊人,其中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更是增长146.2%。
是什么激发了部分行业利用外资的增长?这种现象背后是否存在热钱流入的隐忧?“在全球范围内比较,中国利用外资的形势还是好的,是一种稳定的增长。”沈丹阳表示,“这种稳定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宏观政策调整及时有效、综合引资优势逐步提升。”
据沈丹阳介绍,今年一季度,在利用外资中重点鼓励的高端制造业方面,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0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了29.3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了5.63%;在鼓励发展的行业中,分销服务业利用外资增长了32.79%;运输服务业增长了57.29%;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6.2%。“在我看来,这种现象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转变政府职能的反映。不排除未来在公共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引进外资范围的可能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运输和能源方面的利用外资数据激增,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外资本对我国公共服务领域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另外,如通信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专用设备等高端制造业吸引外资也呈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这些都是下一步我国扩大开放的重点。”霍建国表示,高端制造业的数据增长同样是意料之内的。
以上行业增长幅度较大,其原因有可能是部分具体项目的引资造成了数据上的悬殊。
霍建国同时表示了对“热钱”流入我国热门行业的担忧:“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对热钱流入的提防还是不能放松。因为在一些项目实际启动前,不排除一些国外资金涌入套利,投机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他认为,虽然目前这方面没有充足的证据,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经济转型带动引资升级 中国外贸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在稳步扩大利用外资的同时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成了中国经济界和国内外企业家共同关注的问题。2013年外商投资的重点将集中在哪些行业和领域?国内外风险投资更热衷于什么?在前不久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记者搜集到以下几点信息。
对华投资仍乐观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数据,201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18%,降至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张力奋说。
这个观点引发了各位嘉宾的激烈讨论,其中大部分嘉宾对这些数据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也有嘉宾承认,在预测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上,外国投资者情绪波动较大。
虽然根据国内统计,中国2012年外商直接投资(FDI)同比下降了3.7%,但与会者认为,中国金融市场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似乎转了个弯。“目前投资中国时机仍然很好。”美国投资公司凯雷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大卫·马雷克(DavidMarchick)表示,“应客观看待围绕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忧虑,因为即使是8%,仍然是全球最高的增长速度。特别是在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的消费行业,增长的速度相当迅猛。凯雷对中国的增长保持乐观。”
中美间投资应互信 作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美两国之间不仅有合作,也有逐渐显现的投资方面的摩擦。与会者认为,不应将投资问题动辄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政治层面,两国投资互信将对双方产生积极影响。
“每当美国对华投资或中国对美投资方面出现不好的事情时,都会成为头条新闻,这对双方都不利。”图博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人总裁、美国芝加哥前市长理查德·戴利(RichardDaley)表示。
戴利说:“很多成功的故事都来自于外国投资,不管是在欧洲还是其他地区。如果国家层面的事情影响了国际间的经贸往来,必然会对美国产生负面影响。有些人完全从政治利益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这是不好的。”从地方利益出发,戴利相信美国各州政府或市长都会积极欢迎外商投资。美国应该张开双臂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这非常有必要。
热点领域 在讨论即将结束时,与会嘉宾被要求在10秒钟内简短地陈述自己看好的投资领域,结果热点集中在绿色能源、农业、医疗服务等领域。
泰丰资本首席财务官克里斯·巴恩斯(ChrisBarnes)认为,可再生能源将会成为投资热点,且欧洲地区正处在低谷,值得投资。
理查德·戴利表示,自己看好绿色市场和新兴市场。
纽约证券交易所亚洲区副主席、AEA投资亚洲区主席比尔·欧文斯(BillOwens)说,希望投资先进农业技术。
在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看来,哪里有增长,哪里有价值,资本就会流向哪里;时间带来变化,资本也会改变流向。具体到未来两年,他说自己更关注消费品行业和医疗行业。
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则表示,传统医药行业、旅游差旅行业是自己关注的重点。
弘毅投资总裁、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赵令欢把热点地区划定在中国,并认为中国消费升级与城镇化推动的产业就是热点产业。
小微企业融资艰难依然 近日,由《博鳌观察》、中国光大银行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联合出品的《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中国现状及亚洲实践》发布。项目主持人为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巴曙松。
四分之一靠亲朋 《报告》揭示了2012年度中国小微企业的融资满意度:约四成小微企业目前有借款,借款的规模与企业年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及经营年限成正相关关系。对企业的最大借款来源进行分析发现,处于起步阶段或规模较小的微型企业选择“向亲戚朋友借款”的比例(24.3%)高于小型企业(7.5%)。值得关注的是,相比经营期限在1年以下、资产规模在1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经营期限1~3年、资产规模100万~300万元的企业的融资满意度较低。
报告显示,银行仍是小微企业融资的首选渠道,但依然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在争取外部融资时寻找资金来源的优先顺序方面,66.7%的小微企业主将向银行贷款排在了第一位。关于在向银行融资时所遇到的问题,“贷款到位时间较长”反映最为集中(45.8%)。
巴曙松表示,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利率市场化等制度变革背景之下,近年来中国小微企业的融资状况正在得到更多重视,更多的银行机构将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作为转型的重要方向。一些具有先进理念和技术的银行通过产业链金融等方式切实为一些小微企业部分解决了融资问题,小贷公司等机构的兴起也增加了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此外,互联网金融也正在逐渐打破传统企业金融服务模式,成为小微金融发展的新生力量。
是世界性难题 巴曙松在发布会上评论,过去一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下滑导致小微企业的经营受到较大冲击,小微企业被迫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也因此诞生了更加多元化的融资需求。当前担保、抵押等融资配套机制的创新和发展不断出现,但受制于总体的制度设计,依然显得步履维艰,这正是未来需要改进之处。
巴曙松称,要逐步解决小微企业金融资源缺乏的问题,需要针对小微金融的不同金融需求,为不同的金融机构找到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商业定位与可行的商业模式。一方面要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小微金融机构,另一方面要推动大型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大型商业银行要通过建立差异化的考核机制和商业模式推进客户结构调整。
中国光大银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张旭阳认为,小微金融是一片广阔的蓝海,银行应努力挖掘、开拓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市场潜力,不仅要推陈出新,完善和强化小微贷款产品线,更重要的是拓展和延伸更加全面的小微金融服务,加强银行与小微企业间的亲密合作,建立长久的信任合作关系,进而促进银行自身的发展。
博鳌亚洲论坛执行总监、研究院执行院长姚望表示,融资难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所以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普遍采取各种金融支持政策手段,比如健全的法律体系、差异化的政策保护、政策性银行、信用担保体系、财税政策支持、全面的政府服务以及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支持等,都是可资借鉴的经验。来源国际商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