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接第三方数据公司,“换个路径拓展客户”浦发银行希望不仅仅依靠客户经理获取客户。
“互联网金融”大浪潮下,部分银行开始搭建属于自己的网上信贷平台。
昨日,浦发银行正式推出面向小微企业的两款创新融资产品信贷工厂和微小宝。其中,信贷工厂作为一套针对小微企业的专属授信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银行通过和第三方公司数据库链接,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取客户”,实现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工厂式的批量化、标准化、集约化管理;对需要贷款的客户而言,通过接入系统,则可以直接网上申请贷款,提高申请效率。
“以前获取新客户的模式基本上通过客户经理获取,现在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取客户。”浦发银行中小企业业务经营中心总经理汪素南针对新产品对早报记者如是说。
据了解,浦发银行推出信贷工厂的同时还配套推出了“微小宝”系列产品。其核心在于通过弱化抵押担保、借鉴零售的计分卡模式进行风险评级。
“这些客户并不属于阿里” “客户可以通过网络提用授信、资金到账、归还授信的一站式服务。”汪素南说,新客户从上网递交申请到获得资金仅需3个工作日,授信周期至少比从前缩短了60%。
但真正值得关注的不仅仅是企业可以直接使用网银申请贷款,而是银行目前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客户。
“信贷工厂首次打通了多类客户、多业务品种与第三方平台渠道对接。”汪素南表示,目前已开始与为淘宝店提供财务管理软件的公司合作,通过对接,这家财务管理软件公司提供(企业客户相关)数据,而银行提供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支持。
“这个平台有很多客户的经营数据,正是我们需要的,而平台上的一些客户也正需要信贷支持。”汪素南说。
汪素南还透露,该淘宝网卖家使用的财务软件有一半以上都由该公司提供,双方刚刚签署了排他性的战略合作协议。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一般银行做小微金融与阿里巴巴的小微金融最大的区别就是客户获取方式,阿里金融通过阿里巴巴平台获取做生意的客户资源,而银行主要还是通过线下客户经理的市场拓展获得客户。
显见的是,阿里金融3月推出的被称为“虚拟信用卡”的信用支付业务,银行仅提供资金,不介入任何风控方面的工作,客户的风险和逾期利息产生的收益都由阿里巴巴方面掌控。
其实银行也早就已经想通过其他渠道获取客户,但这一步却一直走得不顺利。
在更早之前,阿里曾与多家银行合作试水网络贷款,合作模式是阿里推荐网商客户,银行提供资金,但银行如要进一步将贷款客户发展为自己的客户,还需要向阿里支付一笔费用。
“这些商户并不是属于阿里的,观察互联网的生态系统,我们会看到这个系统里有许多的服务提供商,比如物流、财务管理,这些其实都不是被阿里控制的。”一位浦发银行人士说。
目前也有部分银行是选择直接建电子商店的方式获取客户。
“更需要企业经营信息” 另据浦发银行中小企业业务经营中心授信管理部总经理严红霞介绍,目前在对小微企业放贷的信贷审批环节,单纯依靠央行的征信系统中的信息不够,银行希望看到更多小企业的经营数据。而这,通过第三方公司数据也可以实现。
“这是电商企业做金融的优势所在。央行征信系统仅仅提供了小企业和企业主借款还款的记录,我们还想看到企业的经营信息,比如工商登记、有没有关联企业、关联的股权投资、税收缴纳情况,甚至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信息等等……”
严红霞表示,曾有一些征信公司号称掌握了这些数据,来向银行兜售,“不过开价很高,我们觉得这样的信息系统建设更应该由政府来做,这其实比财政补贴更有用。”
“美国的富国银行为什么小微贷款做得那么好,就是国家有四个征信局,所有的小企业数据都可以从国家设立的征信局中查询,所以很便捷,在这个基础上,富国银行通过数理统计出来一套模型……”
不学民生模式 随着上述网络信贷平台试水,对一直以公司业务见长的浦发银行来说,也意味着其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小微企业业务发展模式和业务流程。
汪素南表示,目前市场上做小微企业分为两种模式,其一泰隆模式,通过社区和人情来做;第二种是民生模式,“民生的模式必须两者并举且缺一不可,首先要通过事业部改革把大客户上收,支行无所事事只能专心服务小微企业,这样一来,民生银行的商贷通一不小心就做到3300多亿。”
“浦发银行应该采取怎样的模式?我也在问我自己,走泰隆的模式肯定是不现实,这是被迫情况下的模式。而要学民生模式是可以学的,我们的领导也问,民生模式可不可以复制?我的回答是可以学,但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第一银行要有决心,第二是一定要上收大客户 。”汪素南说。
银行小微业务需要大量的人力,从银行年报看,浦发截至2012年末的员工总数是3.5万人,民生的员工总数是4.9万人,多了近40%的人员,这同样证明走民生的模式需要付出很大代价。
“我们希望与招行的零售优势、民生的小微业务优势错开一点,上升到服务小企业为主的模式,这或许还是有空间的。”汪素南说,一直以来,公司业务是浦发银行的优势,在小企业主要聚集的长三角地区,也是浦发银行精耕细作的地域,“目标客户群会比小微稍微大一点。”
在汪素南看来,目前银行业、监管机构的主流观点是客户下沉,“客户越小,贡献越大”,而那些贷款需求在1000万左右的企业也是最需要信贷支持的,成长起来也吸纳很多就业,“这一类经过一轮筛选正在往上走的企业需要银行去关注”。
作者:张飒 金承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