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1世纪经济报道,作为民营控股集团涉水金融领域的突出代表,泛海系在掌门人卢志强的带领下以一种独特的模式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资本腾挪,全面覆盖核心牌照的金融帝国及其运作路径业已形成。
这一次,卢志强与他的“泛海系”又有了新的故事。
不出意外的话,他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将出现在一天后的民生信托开业典礼上。这意味着,经过多年焦灼的谈判与等待,他终于将珍贵的信托牌照揽入囊中。至此,国内持牌信托公司数量将升至68家,而卢志强打造的泛海金融帝国也再次攻下重要一城,这也使其未来的资本运作被赋予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记者了解到,银监会已于本月15日下发批复,同意原“中国旅游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旅信托”)变更为“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下称“民生信托”), 重新登记后的民生信托注册资本10亿元,泛海集团为绝对控股股东,出资6.93亿元,持股69.3%。
原中旅信托其他股东依然在列,但持股比例已大幅减少。其中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持股30%,中国青旅集团持股0.4%,中国铁道旅行社持股0.2%,中国康辉旅行社持股0.1%。
公开信息显示,中旅信托成立于1994年,此前的注册资本为2.3亿元,共有6家股东,彼时控股方为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持股达92.19%,其他为
中国国旅持股4.34%、康辉旅行社持股0.43%等。
然而因为亏损严重,中旅信托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况,2009年7月挂牌时披露的数据显示,中旅信托总资产4.69亿元,总负债5.42亿元,所有者权益-7257.61万元。
事实上,自2003年银监会要求重新登记信托牌照以来,中旅信托便开始谋划重组,但一直进程缓慢,成为昔日“13家历史遗留问题信托公司”之一,前后历时近10年,直至两年前与泛海集团接触,才让这一切出现转机。
泛海系不断在金融领域施展腾挪之术,手握多张珍贵金融牌照,但却与其他金控平台有着很大的不同,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泛海模式”。
在业内人士看来,泛海系虽坐拥多类型金融机构,但各机构之间的混业合作并不明显,泛海系腾挪金融资产的主要目的,还是反哺其实业板块。具体的方式,一种是通过金融资产解禁后高位套现实现投资收益,二是为其提供融资方面支持。与其他金控平台不大相同的地方在于,泛海系对于前一种模式的热衷程度更加明显。
如前文诉述,泛海系目前已成功搭建了以民生证券、民生信托、
民生投资、民生典当等为主,
民生银行、北部湾银行等为辅的一套金融版图,而这并不是卢志强在金融领域的全部“战果”。
泛海系还曾涉足过不少金融资产,但此后不少都已套现,且多数时机恰到好处,市场信息表明,泛海系曾多次成功提前潜伏“准垄断”行业,在所投资企业上市后,精准捕捉二级市场机会,高价套现,为公司资产规模迅速做大提供了有力支持,且在泛海系过往遇到阶段性经营困境时的,为其换取了关键性的救急资金。
这一点,在泛海系对
海通证券股权的运作方面尤为突出。众所周知,泛海也曾是海通证券的主要股东之一,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12月29日,
泛海建设控股合并持有的2.78亿股海通证券解禁,泛海建设控股位列非限售股前十大股东之列,但在海通证券2009年半年度报告中,十大股东名单中确已不见了泛海建设身影。
据此推测,泛海建设对海通证券的减持应主要集中在2009年上半年,此后逐步实现退出,2011年半年报,是卢志强最后以海通证券董事身份出现。换言之,2011年底前,泛海系已基本出尽手中的海通证券股份。
而其所掌握的民生银行股份也经历了多次高位套现,尽管其在民生银行董事会的话语权因此降低,但却获得了可观的账面回报。
卢志强曾透露,减持金融股权回收资金达120多亿元,其中减持海通证券股份套现50亿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