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不能沦为庙会生意的点缀
上海滩有“三宝”:老城隍庙的五香豆、松江的四腮鲈、三林塘的崩瓜。4月20日开幕、5月1日落幕的本届上海民俗文化节就选在了浦东三林镇老街举行,有媒体报道中用了“登陆”两个字,我觉得很滑稽。事实上,三林镇早就在举办“民俗文化节”了,之前是以每年农历三月半的“圣堂庙会”名闻遐迩。在三林举办民俗文化节,照说更是“认祖归宗”。
北宋时,福建人林乐耕,携妻儿自闽北上创业,定居松江府华亭县黄浦江一条支流的北岸,生二子,沿河分住三处,称东林庄、中林庄和西林庄,此后别姓渐来落脚而形成村落,三庄相联合称为“三林”,河流也就名曰“三林塘”。
三林算得上是千年古镇,历史上也出过不少达官贤士。崩瓜其实也源于最早与新疆瓜的杂交培育而来。可见文化偏偏就是喜欢交相辉映、融汇融洽的。可以说,目前的三林老街是上海滩真的很难得的一条宁谧古朴的老街了。不像七宝老街的面孔,活脱就是夫子庙的胞兄。
堪称“上海之根”的松江,古时一府领十县,又名“华亭”或“云间”。松江老城区秀野桥以东,十几年前就开发了一条明清文化街,纯粹的商业化改造,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秀野桥以西直至大仓桥的那一段老街,古迹犹在,古树林立,古意盎然,近闻又将打破沉寂,搞成“步行街”。“修旧如旧”是当下地产生意经中的一个很时髦、很冠冕堂皇的借口。但愿新一轮的开发不再沿袭过去那种愚蠢的思路,还华亭古城一个真正流溢古韵、富有人文底蕴的“明清”地标。
经济搭台也好,文化唱戏也好,搭的应该是名正言顺的合作平台和交流舞台,唱的更应该是功底扎实的“连台本戏”。我很赞同三林镇政府的一种宏观把握,即以真正的人文视野来规划老街,不急于求成,不惟利是图,而引入可传承弘扬、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和项目在老街立足,这使得这条始终不被嘈杂市声侵扰的老街渐渐成为近悦远来的文化“风景线”。我希望不远的将来,一水相伴的三林老街能与北京南锣鼓巷媲美。
旧时城隍游街的庙会盛况,余生也晚,不复再现。我曾经做过一个梦,老南市老西门老城厢的文庙老街口,又响起了有轨电车的铛铛铃声。我至今还没有忘记当年上海天山路赶庙会熙熙攘攘的情景。
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已经于3月间开幕了,并将持续到12月。依我之见,在“浅阅读、浅思考”成为大众的一种生活和娱乐方式之今日,“文化节”就应该有广度,有深度和厚度,不能似以往光做“走过场”的表面文章,更不能办成仅仅是定向性、象征性的群众活动。“庙会”是文化不错,但文化如若仅仅体现为应时应景的舞龙舞狮或彩船巡游,沦为“庙会”生意的点缀,那就不是“浅思考”而实在是欠思考了。
上海 何振华
");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