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多个城市“国五条”细则渐入“满月”,近期的楼市呈现量跌价滞、观望情绪加重等特点。新一轮楼市调控会不会成为一道价格“分水岭”,房地产市场又能否就此进入良性轨道?
开发商“曲线卖房”
2012年下半年以来的楼市躁动历历在目:一线城市房价连续10个月上涨。1月份,南京商品房成交量同比上涨215%、北京二手房网签量同比大幅上涨360%……
进入4月,随着“国五条”各地细则陆续出台,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成交量大幅回落,二手房成交遭“腰斩”;房价未见明显松动,价格趋稳;一线城市房源下降,业主出手意愿下降;改善型需求明显降低,刚需仍然较足。“以北京为例,3月份套均成交95平方米,现在为90平方米,刚需逐渐成为主力。”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称。
“4月份的成交量下滑是对3月楼市"过度亢奋"的修正,也说明了市场观望氛围较浓。”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癉说。
楼市高烧暂退,但记者走访中发现,拖延开盘、捂盘惜售、“阴阳合同”等手段逐渐“冒头”。
各地力度不一
由中央制定大政策,地方制定具体细则是本轮调控一大亮点。然而记者梳理发现,各地细则版本大相径庭,一些地方观望、敷衍态度显现无遗。
所有地方版本中,北京可谓最严厉。除了严规20%的交易个税外,京籍单身被限定只能购买一套住房。一位本想代外地朋友在北京买房的先生坦言“果断放弃。”
数据显示,4月北京二手房成交量环比下降88.1%,记者在走访多家楼盘时未发现大幅涨价情况,并有个别楼盘已下调新一期楼盘预售价。
与此相对的是,多数城市虽然态度恳切,但内容缺乏新意。还有一些城市的调控政策更是大而化之,语焉不详。但是,新政策已在短期内抑制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央行调查显示,购房者购买意愿逐渐高位下滑,未来3个月内准备出手购房的居民占比为14.8%,较上季下降0.6个百分点。
调控需“精确制导”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土地、信贷、楼市调控政策,然而房价高烧多年不退。如何让楼市走出“十年九调,屡调屡涨”的怪圈?
“楼市调控不能仅限于量跌价滞,最终目标是价格稳定。”业内人士说,“政策仍待细化,让政策"精确制导",而不要旁落"空调",误伤购房者。”
此次“国五条”首度在大中城市同步执行限价政策,首度将房价调控工作纳入地方考核体系,广东等一些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步伐加快,但是,房产税试点范围扩大已进入执行阶段。但仍未能公布扩容名单,住房信息联网也再次延迟推出。
业内人士提醒,从“国五条”的落地来看,中央的调控目标是房地产市场平稳,房价稳定,而地方的目标是房价“增幅稳定”,这和中央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值得警惕。土地出让溢价过高推涨房价的情况需要得到控制,政府也应适当控制出让地价、适度让利。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