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刚需迸发说明了什么
2013年05月09日13: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最近出现的民间购金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甚至被好事者演绎成一则“中国大妈完胜华尔街大鳄”的段子。尽管现在也有人对中国居民10天内是否真的买走300吨黄金这个数字表示怀疑,但是黄金销售大幅增加是事实。而在这个事实背后,无疑有着很多值得深入挖掘的东西。
黄金并非生活必需品,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市场上不可能形成对它的刚性需求。就最近几十年而言,黄金的价格是相对疲软的,如果考虑到货币贬值的因素,它还是很难真正实现保值。
但是,近10年来,国际黄金价格却出现了大幅度上涨,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黄金市场。一些国家的央行,出于国际储备多元化的目的,增加了黄金头寸;而很多国家的居民则开始不断购入金条等,可以说出现了政府与民间共同的投资黄金热。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局面,一个很现实的理由是,这些年来,世界各国的货币发行太多了,流动性泛滥必然导致人们对于货币贬值的担忧,于是购买黄金保值就成为大家的共同选择。这种状况在中国则更加突出,因为一方面中国由于经济增长比较快,相应的通胀压力也较大,这就导致民间对于购买具有抗通胀特质物品有着十分强烈的需求。
而另一方面,中国居民的投资渠道又比较窄,特别是政府限制对房地产的投资以后,要在市场上找到相对安全投资产品,确实不那么容易。于是,在国际黄金价格出现大跌以后,就有很多人冲了进去,认为到了购买黄金的好时候。其实这样的群体,也并不局限于是中国人以及印度人,还包括日本人,美国人和欧洲人。
这说明什么?说明世界各国的老百姓都面临一个资产保值与增值问题,都存在对于信用货币的不放心感以及对于通胀的恐惧心理。而这种状况,在中国则是表现得更加突出,于是“中国大妈”成为最近黄金购买者的代名词。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那些相对富裕的居民中,黄金就成为一种特殊的“刚需”。
前面已经提到,通过长期投资黄金实现保值增值是很困难的,客观上人们也都承认,撇开一些特殊阶段,黄金并非是最佳的投资品种。如果从抗通胀和实现资产收益的角度来讲,股票投资应该比黄金投资更加有潜力。
在流动性充分的情况下,这一点是体现得很清楚的。最近一段时间欧美乃至日本的股市大涨,其中真正源于实体经济好转的成分并不占主导,最大的推动因素是这些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钱太多了。其实,作为世界上货币发行规模最大的中国,从根本上来说也不缺流动性,从黄金热买的情况来看,居民并不缺钱。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股市表现不尽如人意呢?说到底,还是上市公司的质量不佳,市场制度存在缺陷,使得投资者不敢放心地投资股市,生怕投入的资金被卷入吞噬财富的黑洞。在他们看来,尽管黄金价格还可能下跌。
但毕竟东西在手里,心里是比较踏实的。这种心态不能说没有道理,当人们不断强调股市存在投资价值的时候,也许首先应该想到的还是如何让老百姓敢于投资。最近国务院列出今年的改革清单,在资本市场方面强调要保护投资者利益,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个市场,如果缺乏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自然就不会有人愿意来投资。
仿佛是骤然迸发的对黄金的“刚需”,其所反映的实际上是理财市场上的一个深层次问题。无疑,我们的市场确实不缺少资金,缺少的是成熟的投资产品。从某种角度而言,这是股市发展的巨大机会,但也是一个挑战。在这里,投资者看到了希望,也感受到了现实的压力。 桂浩明 上海证券报 来源新华网)
");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