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中国的服务业,尤其在教育、医疗、金融、通讯、文化等领域,政府管制过多,国有比重过高,最终导致了这些领域竞争不充分,影响到资源的聚焦和生产率的提升,最终也影响到了服务业的发展。
13日上午,国务院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工作。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
简言之就是要用改革来稳增长,具体到这方面就是要用简政放权来稳增长。
当前,经济是有一些下滑的压力,一个大的环境是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下降,再回到金融危机前那种靠投资驱动的10%之上增长是很困难了。事实上中国经济经历长期的高速增长之后,增长速度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质量日益重要,能够解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更加重要。换言之,只要对就业有足够保障,那么经济速度可以不再需要保持高速。事实上,通过经济结构的优化是可以达到让经济速度不快,就业承载力反而提升的。那就是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服务业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远超第二产业,尤其是日益信息化的工业。
之前中国的服务业占中国经济的比重一直在50%以下,比起西方国家的70%比重,差距巨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统计口径将部分服务业计算到第二产业的原因,也有中国发展阶段在制造业有比较优势的原因,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政府对于服务业的管制程度要超过制造业,限制了服务业的发展。
中国的制造业绝大多数已经进入到充分市场竞争领域,产能过剩成为一个主要标签,但中国的服务业,尤其在教育、医疗、金融、通讯、文化等领域,政府管制过多,国有比重过高,最终导致了这些领域竞争不充分,影响到资源的聚焦和生产率的提升,最终也影响到了服务业的发展。
所以,要既想稳增长,有想提质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通过改革来释放红利,通过简政放权来激发社会和企业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很多人会有一个误区,认为通过改革、简政放权来稳增长有点远水救不了近火,其实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经济发展有个预期管理。当企业尤其是民营资本感觉到未来要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会进一步加强各种所有制公平参与竞争的制度建设,那么其必定会未雨绸缪的提前布局,而不是事后诸葛亮般的错失先机。这种预期的作用,往往会将改革和简政放权的效果前移。
此刻,最关键一点的是给外界传递出改革的信心一定是坚决的。新一届班子上任一个多月内,取消和下放了133项行政审批事项,应该说开了一个好头。但要想更好的激发社会、企业对于改革的信心,需要进一步展示出足够的改革的勇气,锲而不舍的坚持下去,对更多关键的行政审批事项予以取消或下放。同时一个重要点必须要及时向社会公开这种进程,让各界实实在在的感觉到政府时刻朝着改革的方向在行动,从而提振信心,激发出活力,最终达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目的。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