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共识是,在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较大时,产能过剩以及由此引发的潜在金融隐患,将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复苏的最大风险。业内对此早有警觉。在3月底的年度业绩发布会上,
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就曾表示,如果说2012年资产质量风险主要发生在个别区域,今年主要关注的问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题则是在少数的一些行业,特别是那些产能过剩的行业。
这一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去年至今的一些案例已经充分说明,产能过剩行业潜藏的金融风险亟待化解。
最新引起国际国内舆论轰动的案例,当属光伏龙头企业无锡尚德的破产重整。被视为新兴产业的光伏行业,曾备受各地方政府与企业追捧,但快速扩张的产能,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造成这一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光伏产业陷入低谷。今年3月中旬,因债务偿付出现危机的无锡尚德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宣告了行业寒冬的来临。作为全球四大光伏企业之一,无锡尚德获得了大量银行的贷款,截至2月底,包括
工行、农行、中行等在内的9家债权银行对无锡尚德的本外币授信余额折合人民币达到71亿元。与其类似的案例,则是去年另一光伏巨头身背数百亿银行债务的江西赛维,同样将众多金融机构拖入泥沼。
如果说以光伏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相继爆出产能过剩风险,还让一些人略感惊诧的话,那么钢铁、纺织、船舶等一些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以及暗藏的金融风险,则更为人们所了解。
以钢铁行业为例,2012年末钢铁行业44家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0%,今年一季度末,钢铁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呈现出继续上扬态势,整体资产负债率高达70%,并且呈继续上升态势。这不仅让人想起,此前长三角地区持续发酵的钢贸风险贷款,涉及金额超过千亿元。银监会某高层不久前曾坦言,年初以来,全国多地出现钢贸企业信贷违约风险,部分经营不规范的商户从“抱团还款”变为“抱团欠款”,加大了风险处置难度。
产能过剩行业的金融风险,反映在数字上,就是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的持续上升。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至今的六个季度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逐季度上升,已经从2011年9月末的4078亿元,连续上升至去年末的4929亿元,今年一季度,这一不良贷款金额的数字继续上升。银监会年报显示,从行业看,2012年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最多的是制造业,达到1770.7亿元,不良率为1.6%。有统计分析认为,银行体系逾万亿的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行业。
显然,产能过剩行业所隐含的银行信贷风险亟待规避与化解。银监会年初曾强调,要高度关注产能过剩行业风险,并将其与平台贷款风险、房地产贷款风险、企业集群风险并列为要高度重视的四大信用违约风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产能过剩行业累积的潜在金融风险,背后有多方面原因。一是产能出现过剩的行业,都曾是过去一段时期各地方政府热衷投资上马的项目,比如钢铁水泥、比如光伏风电,背后都能看到政府“有形之手”的推动,被视为拉动地方经济的重点项目。二是地方政府推动的大项目,在银行“垒大户”的业务扩张模式中,备受青睐,各银行竞相追逐,向这些已经产能过剩的企业追放信贷,风险也因此埋下。三是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最容易受到冲击,陷入经营低迷困境,高速扩张期背负的债务,此时成为沉重的财务负担。特别是当产业政策调整,压缩部分产能时,其中暗藏的隐患就会逐渐“浮出水面”。
因此,要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行业引发的金融风险,需要从经济结构调整以及银行业经营模式转型等多方面着手。
宏观角度的经济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对此各方期待良多,无需多言。从银行业角度看,一方面要及时采取主动退出战略,确保信贷结构调整领先于经济结构调整,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对产能过剩行业的发展,要坚持有保有压,充分发挥信贷杠杆的引导作用,实现各行业更有质量和效益发展,以此确保风险可控。另一方面,银行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发展迫在眉睫,曾经赖以生存的老路已经逐渐行不通,新的业务模式亟待构建,多元的盈利结构需要尽快调整。唯有此,才能从根本上化解产能过剩行业带来的金融风险。赵洋 来源金融时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