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大资管”并购与定增皆可为
2013年05月17日02:49
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 [私募“大资管”并购与定增皆可为]
证券时报记者 王安平 胡学文
在“大资管”时代,创投机构有何规划?作为国内创投大省,江苏机构的数量、资质,管理资本规模,大力倡导的行业自律等,在业界均极具代表性。证券时报记者近日前往江苏,就上述话题专访了江苏省创业投资协会会长、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总裁张伟。
打兔子和养兔子
对于当前的创投行业大环境,张伟深有感触:去年江苏高投投了近40个项目,和以前相比,投资节奏放缓趋势明显。至于好项目难找的原因,在他看来,一方面缘于投资环境、被投项目的状况在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则是缘于投资基金数量的增多。
“这就好像猎手去森林里打兔子。第一批进入森林的猎手,由于兔子多,只要进入森林,基本上都能打到兔子,这类情况在创业板开通前后1~2年内比较典型;第二批猎手进入森林晚些,但只要枪法好,多少也能有收获;而到第三批猎手时,由于打猎者越来越多,兔子的数量越来越少,这个时候不仅仅要求枪法好,还要对兔子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有所了解,才可能有机会打到兔子。”张伟认为,当前的创投行业正处于最后一种态势,创投机构要想有所收获显然不再那么容易,降低预期收益率也应该成为必然。
在当前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一家机构如何在发展中先人一步?张伟认为,除了要对兔子习性、所在的环境深度了解外,还要学会去“养兔子”。
在遍地是“兔子”的时候,创投机构多少都能猎到“兔子”,所以机构之间看不出多大差别。不过,一旦可打的“兔子”越来越少,甚至没有了“兔子”,怎么办?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参与到培育“兔子”的环节,将“兔子”养大养肥了再去收获。
在“养兔子”方面,江苏高投可谓颇有心得。张伟告诉记者,深入理解周期的本质对创投很重要,如产业周期、经济周期、产品周期和资本周期等。江苏高投非常注重抓住产业周期的机遇,早在行业红火起来之前,就对生物医药、新能源、文化产业等进行了提前布局,组建专门的行业团队加强行业研究,待到行业热起来时,自身积累的条件也已成熟,自然就获得了经济周期的红利。
“大资管”应与产业融合
无论是“打兔子”还是“养兔子”,最终目的是为了猎获后脱手。那么,在目前首次公开募股(IPO)停发、机构最主要退出通道阻塞的情况下,创投机构好不容易养好的“兔子”如何脱手又成了棘手问题。
张伟认为,即便未来IPO开闸,创投机构所投项目通过IPO退出获利也会面临着变化,那就是预期退出收益率的下降不可避免。因此,过去那种全盘寄望于IPO退出的思路必须要有所改变。
在他看来,私募机构通过与公开资本市场相互结合,从而为投资项目退出创造机会不失为一条好路子。而这也与监管部门目前大力提倡的“大资管”概念不谋而合。
不过,张伟认为,这里所谓的“大资管”不能简单地混淆为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直接去参与二级市场等,而仍然应立足于私募擅长的产业投资经验和研究能力,沿着产业链寻找投资机会。张伟认为,“产业为本,金融为器,金融不能游离于产业之外,创投应当为产业与金融的对接充当桥梁和纽带。”创业投资区别于其他资金的本质是携带了人力资本,合格的机构必须能够依托专业能力为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提供针对性、贴近式增值服务。反之,创投如果不根植于产业发展之中,那么将彻底失去生存的土壤。
并购也是一个典型的退出方式。据张伟介绍,去年江苏高投有6例并购退出,有个别项目的并购退出收益并不亚于IPO退出收益。更难得的是,他们还了解到,已经退出的被投项目在经过3个月的“蜜月磨合期”后,与并购方形成了良性的聚合效应,真正实现了并购“1+1>2”的效应。
此外,定增业务也为江苏高投所重点关注,张伟认为,这也是私募“大资管”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据他透露,未来江苏高投不会直接从事二级市场投资,因为这与创投应该与产业紧密结合的主旨不符,不过对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充满兴趣,但方向依然是沿着集团重点跟踪并布局的行业、产业链去做。
有研究机构调查数据显示,面对“大资管”时代的来临,66.7%的机构表示,将继续精耕细作,做专业创投机构;另外33.3%的机构表示,将逐渐过渡为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多元化产品业务,增强抗风险性。对于未来一年的规划,26.6%的机构计划投资定向增发;有67.1%的机构并不打算投资二级市场。
");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