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秦伟 香港报道
5月20日,高盛最终卖出了持有的最后一笔
工商银行(1398.HK)股份,为二者之间的7年合作画上句号。
销售文件显示,高盛以每股5.47至5.5港元的价格,配售总计约86亿港元(约11亿美元)的工商银行H股股份,较20日收盘价折让2.5%至3%。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港媒消息指,配售反应非常热烈,配售由高盛担当独家账簿管理人,于当晚7时截止,但接盘者仍为谜。自去年4月大笔减持约38.58亿股工商银行H股后,高盛的持股比例已经降至4.99%,减持股份无须在港交所做出披露。今年1月,高盛还曾出售部分工商银行股份,套现约10亿美元。
“对高盛来说,价值10亿美元的股份投资只是一笔小投资,它与工商银行之间也没有必须通过持有股份才能进行的合作,减持应该更多是纯粹投资考虑。”一位外资投行银行业分析师认为。
7年6次减持
高盛与工商银行的缘分始于2006年1月,根据其与工行订立的股份购买协议,高盛以25.822亿美元(以约定汇率折算约人民币207.36亿元)获得约165亿股工商银行H股股份。至2010年4月28日,高盛所持全部股份解禁。
投资工商银行的7年间,高盛一直在逐步退出。2009年6月,高盛以每股4.88港元减持工行H股30.325亿股,第一次通过减持工商银行H股套现约19.1亿美元(约148亿港元);2009年9月,高盛进一步以每股4.88港元套现22.5亿美元;2011年11月,高盛同样以4.88港元/股的价格,出售17.52亿股工行股份,套现15.4亿美元;去年4月,高盛再次以每股5.05港元出售38.5亿股工行股份,套现约25亿美元。
今年1月,持股比例已经跌至5%以下的高盛再次出售工商银行H股股份,以每股5.77港元套现约10亿美元。加上此次套现11亿美元,高盛持有工商银行股份期间,通过多次出售股份累计套现103亿美元。
“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投资,不少从实质上看其实只是财务投资者,对高盛来说,与工商银行的合作也有限。”上述分析师认为,而从纯粹财务投资角度而言,持有7年,投资期限已经很长了。
对于高盛来说,与其继续持有少量股份,不如选择高点适时出手。
持有工商银行股份尽管曾给高盛带来客观的账面投资收益,例如,金融危机前,该收益曾高达161.65亿美元。然而此后,工商银行带来的账面投资收益则不断缩水,高盛年报显示,2011年,持有工商银行股份甚至给高盛带来投资亏损5.17亿美元。
尽管去年,该项投资“扭亏为盈”,带来约4.08亿美元的账面投资收益,“与其担着价值下跌的风险,不如在高点出手。”该分析师坦言。
阴谋论略牵强
高盛每一次的减持,都难免被添加看空中国或是
中国银行股的阴谋论猜想。
“确实,高盛每次减持都选择在比较好的点,这一次减持,也许是高盛认为短期内银行股再上涨的空间有限。”上述银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市场接盘需求旺盛,也反映出有不少投资者看好银行股或者工商银行的股份,认为价格足够低,是可以入场的时候。
高盛选择抛售前,工商银行H股的股价已经接连四天上涨,从5月14日的每股5.49港元上涨至20日的每股5.64港元。
“高盛的减持肯定有自己的理由,可能是现在的价位满足要求等。”该分析师表示,另一角度来看,高盛、美银美林等外资行,在与中资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后,难以通过合作获得实际的利益,最终会沦为一般财务投资,因此难免在合适的价位被逐步抛售。
作者:秦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