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华锐风电一纸公告引发市场关注。为了挽救公司颓势,自资本市场走上前台担任公司董事长、代理总裁的“资本大佬”尉文渊宣布辞去公司一切职务。这标志着8个月前掌舵华锐风电的尉文渊,挽救华锐风电颓势的行动,以失败而告终。
华锐风电从创办到上市,如同
一个精巧的布局:踩准了政策的关键节点,获得飞速发展,顺利IPO。上市之后,业绩变脸,两年内,股价从90元跌到如今的5.5元。对于购买这家公司股票的散户来讲,如同跳进了一个让人血本无归、永无翻身机会的铰肉机。而对于当初的布局者,早已经成功获利。即便股价跌到地板层面,尚未解禁的早期股权投资,目前仍然有百倍收益。在市场机制下,虚高的发行价或许无可厚非,这反映出一级市场投资人和中介机构高超的包装技巧,以及精妙的时点选择。然而,上市首年业绩大幅“变脸”,近期又爆出利润虚增等财务丑闻,却至今无人为此担责,这无疑叩问着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能力。
踩准政策关键点获快速发展
发改委“关键性政策”让华锐风电短期内获得大发展机会。
2011年1月15日,北京的一个论坛上,一位迟到的资本大佬,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他,是阚治东。2天前,华锐风电刚以90元的高价登陆资本市场,阚治东作为该公司的早期投资人,以约1000万的投入,账面上获得10亿的回报。大家都满怀期待,想听他的投资心得。
时光倒回2005年,已“下海”的上交所首任总经理尉文渊、原南方证券总经理阚治东等资本大佬正在满世界找项目。他们发现了风电设备制造这一领域。当时,有志于风电设备制造的国有控股企业“大连成套”董事长韩俊良也正为资金发愁,双方一拍即合。
早在2004年,韩俊良所在的大连成套买下了德国Fuhrlander(富兰德)FL1500系列风机的生产许可证,此番与资本的结合,让大规模的风机生产制造成为可能。
2006年2月,华锐风电正式成立。大连成套出资3000万元,占股30%,新能华起、方海生惠、东方现代、西藏新盟4家投资机构分别出资1750万元,分别占股17.5%。
几家投资机构中,西藏新盟85%的股份由上交所第一任总经理尉文渊持有,东方现代则由阚治东和尉文渊共同持有。
国企的背景,让华锐风电与国家部委和国有发电集团的关系更加紧密。华锐风电的董事长韩俊良,更是同时担任国家能源局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国家能源局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在华锐风电的发展中,两个关键性的政策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力国家发改委曾一度要求,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否则风电厂不允许建设,这让华锐风电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机会;而风电特许权招标中对大功率机组的青睐,则让致力于发展大功率风机的华锐风电拿到了众多风电设备大单。
2008年,华锐风电超越金风科技成为中国风电制造业老大。
快速发展的公司,也吸引了资本的目光。
华锐风电2008年进行了增资扩股。一家背景神秘的投资机构新天域资本(New Horizon Capital),以其旗下的投资公司FUTURE以7500万元的成本入股华锐风电。
2009年华锐风电装机容量跃居全球行业第三。
随后,华锐风电顺利A股IPO。
华锐风电快速发展的背后,公司在战略决策上几乎踩准了每一个关键节点。
泡沫破裂被指“吸金骗局”
多家机构鼓吹华锐风电股价超过百元,但两年来已经跌到5.5元。
资本大佬的投资该如何获利出局?IPO无疑是最好的途径。
在2009年初大连国资委透露华锐风电的上市计划中显示,华锐计划发行1亿公众股,筹资目标为35亿元左右。
两年之后,华锐风电在上市询价程序报出了每股90元的IPO“天价”,创A股纪录。
2011年1月13日,华锐风电顺利上市,这家成立仅5年的制造业公司,因为新能源的概念,在资本市场估值近千亿。7个交易日后,股价下跌了20%。
在A股市场,有股民调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但上市首日被炒到48元的中石油,尽管股价如瀑布般滑落,如今也有8.59元。
在华锐风电面前,中石油的走势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时至今日,华锐风电的股价仅剩5.5元。这意味着,如果中小投资者未及时止损出逃,似乎永无解套的可能。
这个曾带给无数投资人光荣与梦想的“造富机器”,俨然变成了一架“铰肉机”。
“这就是一个吸金的骗局。”在一些网络论坛上,不少网友对股价的异动表示愤愤不平。江苏无锡的股民杨先生对新京报记者说,华锐风电是典型的“天价IPO”,尽管没发现公司管理层有任何违法的行为,但这反映出“一级市场的贪婪,二级市场的疯狂”。
颇为讽刺的是,当新京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在华锐风电上市前,有多家券商甚至给出了超过100元的估值。这些券商分别是:第一创业、安信证券、广发华福、大同证券、华林证券、东北证券。
第一创业分析师何本虎在2010年底的新股申购策略报告上表示:“按照我们的盈利预测,分别按照2011年和2012年35倍和30倍进行估值,对应的股价区间为135元。”
有资深投行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华锐上市时的A股市场太疯狂,估值太高了,这样的市盈率在美国市场和香港市场是不敢想象的。华锐上市时的市盈率是48倍,而同样风电企业在美国和香港市场的市盈率有的还不足10倍。
“尉文渊们”仍获百倍收益
理论上,隐秘的获利者在公司IPO前可能早已退出。
华锐风电上市后不久,就有媒体传出早期投资华锐风电的PE获利上百倍的消息,在不少网络论坛上,类似的消息被广为传播,甚至有网友表示,这才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真相”。
新京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至少从目前公开的资料来看,由于早期投资的股权要到2014年1月才解禁,所谓“PE获取高额回报离场”,或许只是一个传说。
不过,即便股价跌至5元左右,这些早期股权投资者仍能获得上百倍的投资收益。仅以尉文渊的投资来看,1750万的原始投资,目前已累计分红获利达1.785亿元(含税)。另外,华锐风电刚上市时,尉文渊持有近9000万股,身价80亿。而按照当前股价5.55元/股计算,尉文渊名下华锐风电的股票市值仍高达19.81亿元。由此来看,尉文渊的投资收益目前仍超过100倍。
在众多投资机构中,新天域资本最受关注,这家背景神秘的投资公司注册地在开曼群岛,在华锐风电上市之初,曾是账面盈利最多的一家投资机构。
根据2012年年报,新天域通过旗下的FUTURE持有华锐风电4.8亿股,按5.55元/股计算,市值26.64亿元,而新天域的初始投资仅为7500万元,并曾在上市前通过转让部分股权给SINARIN有所获利。
在股价暴跌背后,是否还有人早已赚钱离场了呢?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这种情况完全有可能发生,一些隐秘的获利者在公司IPO前可能早已获利退出而不为人知。
“简单地说,就是有一批不方便抛头露面的人想利用公司上市赚钱,于是找一个企业,找一个牵头的机构,跟着这个机构投钱,以很低的价格拿到公司的股票,但在IPO前,可能早已击鼓传花赚钱走人了。现在机构看起来没赚很多钱,并不代表机构里的人没赚到钱。”
该人士称,即使不是华锐风电,资本玩家也可以找个别的概念和公司往篮子里装。
保荐机构“无需担责”
保荐机构安信证券吸金1.28亿,对业绩变脸未担任何责任。
回顾华锐风电的上市历程,会发现其上市时间点选择的精妙。
上市前的数年,中国风电行业迎来大发展;而上市的2011年,情势发生180度大转弯,被业内人士称为“风电转折年”。
2011年,中国风电行业经历了两场大规模的事故,由于风力发电设备电压不稳造成脱网,并引发人员伤亡,这其中不乏华锐风电的设备。事故让国家能源局对风电设备并网有了更加严格的监管,并收紧对于风力发电项目的审批。另一方面,经过几年的飞速发展,国内的风电市场也已经趋于饱和。
这些因素影响之下,华锐风电上市首年业绩大幅“变脸”。
根据修正后的2011年业绩数据,当年华锐风电的营业利润较2010年下降了89%,年营收也仅有2010年的一半。
从保荐华锐风电上市过程中,安信证券吸金高达1.28亿元。上市首年,业绩大幅“变脸”,作为保荐人,是否应负一定的责任?
有律师指出,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公开发行证券并在主板上市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中国证监会可根据情节轻重,自确认之日起3个月到12个月内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具体负责的推荐;情节特别严重的,撤销相关人员的保荐代表人资格。
新京报记者查询招股书发现,华锐风电的保荐人为安信证券,保荐代表人为“王铁铭、郑茂林”。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中国证监会并未公告对这两位保代做出任何惩罚措施。
“这在中国证券界是很常见的现象。”一位分析师告诉新京报记者:“新股发行往往都是在市场环境好的时候,上市后业绩变脸,保荐人很少受到惩罚。”
新京报记者 郑道森 钟晶晶 北京报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