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暴雨漫城”是对城市病的及时预警
焦点观察
雨季即将到来,吸取往年城市内涝的教训,有远见的城市管理者,最好能有防患于未然的觉悟,尽快开展排查和整顿工作
白靖利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广州再次陷入了“水浸街”的窘境:交通要道严重内涝,汽车排起了长龙,诸多高校“水漫金山”平日里光鲜的城市和幽静的学校,也再一次成为公众调侃的对象。雨季尚未到来,公众却已透过这个“听诊器”,感知了城市的各种“病症”。
现如今,城里人对“海景”恐怕都不陌生。从去年开始,北京、南京、武汉、成都等地,都曾因一场暴雨而变成一片汪洋。北京“7.21”特大暴雨,更使得数十位市民不幸丧生。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城市先后出现的“下水道吞人”事件,也让公众诟病颇多。
凡此种种,都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显得极不协调。很多人都在抱怨,城市非但没有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反而让自己得了一身“病”。只要看看媒体报道就知道,“城市病”这个并不新鲜的名词,其范围、速度和病情深度,都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现如今,许多二三线城市都面临着内涝、拥堵、空气质量差的困扰。
疾病有“在腠理”“在肌肤”“在肠胃”之分,不治将益深。然而,面对内涝频繁这种“城市病”,一些城市建设管理者似乎有些束手无策。他们有的将问题推给暴雨,有的将其归咎于城市排水系统老化。而公众关心的是,“逢雨必涝”的城市病,如何能够治好。
从目前来看,情况似乎并不乐观。以广州为例,2009年,广州水务部门曾投资9亿元改造管网系统,但是2010年的三场大雨就让广州遭受了超过10亿元的损失。究其因,广州市水务局目前仍沿用的是1995年的城市排涝总体规划,而且83%的房屋排水管道设计标准仍是一年一遇。如果不能从一次又一次的城市内涝中吸取教训,同样的问题必将频繁出现。
透过内涝频繁的现象,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城市管理者在追求“大都市梦”之时,往往都容易忽略城市和自然的和谐之道。一方面,地上高楼林立,俨然一派盛世风景;另一方面,地下世界却犹如败絮,随时可能“走光”。在城市排水系统“先天不足”已成严重隐患的同时,后天发育也成问题:城市建设不断填埋挤占湖泊河道,城市内部水系阻断,整体通行不畅。
年复一年的内涝和地级市“国际化大都市”的梦想再次表明,我们总是陷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循环。一些地方片面求“大”、求“新”、求“高”、求“豪华”,认为“只要摊子铺得足够大,什么问题都不怕”,对于“以规划减少城市病”、“以管理医治城市病”等“良方”则置若罔闻,至于“以人为本”,更像是一句冠冕的口号。
雨季即将到来,广州的暴雨给所有的城市都进行了一次及时的预警。有远见的城市管理者,最好能有防患于未然的觉悟,尽快开展排查和整顿工作。否则,继续让市民们在城内看“海景”,必将难逃公众关于“城市良心”的追问。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3版)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