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户遭遇银行内部员工设骗局 2000万存款变5000元
据《新闻晨报》报道,“只需将资金存入指定银行,除了规定的利息,还可获得月息1%的额外收益。”看似诱人的高额回报让某公司老总落入了一场由银行内部员工与他人共同参与的骗局,2000万元存入活期存款账户后,过了不到半年时间,只剩5000余元。
犯罪分子虽最终落入法网,但巨额存款却难以追回,王先生遂将银行告上了法庭追讨存款和利息。日前,上海市二中院对这起罕见的存款纠纷案作出终审判决,维持黄浦区法院的一审判决,银行应承担8成的赔偿责任。
开户后仅拿到存折
王先生是上海一家贸易公司老总,2008年11月,经人介绍认识了陆女士。陆女士告诉王先生,她受多家银行的私下委托,帮银行拉存款,如果客户愿意将闲散资金存入指定银行,银行就会通过其他途径额外支付每月1%的利息。反复考虑后,王先生在陆女士的陪同下来到某银行黄浦支行。两位穿着银行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将王先生带到了贵宾理财室办理开户手续。其中一名工作人员热情地帮王先生填写开户申请单,另一名工作人员则拿着王先生签名确认的开户资料和身份证等前往柜面,为王先生开立了存款账户,并将存折交给了王先生。开户当天,王先生往该存折内存入了500万元。在陆女士的要求下,王先生还租用了银行保管箱用于存放存折,并将钥匙交由陆女士保管,同时出具承诺书,同意3个月内不查询、不取现。
此后,王先生又陆续往自己的账户中存了1500万元,并拿到了255万元的回报。然而,只过了5个月,王先生吃惊地发现其账户内的2000万元存款大部分已被一名姓张的陌生人划走,账户内只剩5000余元。
银行卡被截留划款
在警方的介入下,王先生得知,原来,当初办理存折开户时,银行贵宾室里接待王先生的两名工作人员偷偷复印了他的身份证,截留了与存折配套的银行卡并设置了密码。之后两人又将王先生的银行卡和密码连同身份证复印件一起给了张某。就这样,每当王先生往存折里存钱后,张某就轻而易举地通过银行卡、密码和身份证复印件将钱划走。
最终,张某等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王先生的这笔巨额存款却迟迟没有说法。王先生认为,存款被人盗划,银行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起诉银行要求其兑付存款并支付利息。
银行称柜面操作手续合法
庭审中,银行辩称,帮助王先生填写开户资料的两名工作人员均非该支行正式员工,一人是推销保险的劳务派遣公司员工,另一人则是该银行其他支行的员工。在整个办业务过程中,真正履行银行职务行为的应该是在柜面内替王先生办理开户手续的柜面人员,而该员工操作手续合法。
银行强调,王先生在开户申请单“本人已领到借记卡”处签字确认,说明当时王先生已经拿到了借记卡。事实上,本案实质是王先生委托张某从涉案账户中提取存款,银行按照规章制度配合其完成了取款,银行的兑付义务已经履行完毕。王先生应向犯罪嫌疑人索赔或要求公安机关退回赃款。
银行在保障交易安全上负有更高责任
本案一审主审法官李菁指出,这是一起因银行内部员工利用银行名义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给储户造成损失而引发的纠纷,储户和银行对系争资金损失是否具有过错以及如何承担责任无疑是本案的争议焦点。王先生在自身账户钱款被盗过程中存在一定疏忽,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但相比储户王先生,作为专业金融机构的银行,在交易活动中具有优势,其在维护和保障交易安全上理应承担明显高于储户的义务和责任。本案中,银行的过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在被告银行的营业场所,两名犯罪嫌疑人利用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被告对其经营场所疏于监管,任由两名员工私自截留王先生的身份证复印件,柜面工作人员在处理开户过程中严重违反操作规程,未让客户本人收取银行卡并设置密码,该过错与之后的盗划行为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其次,根据相关规定: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核对客户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张某划转王先生款项时,向银行提交了其本人的身份证原件、王先生的银行卡和身份证复印件,但并未提交王先生身份证原件。银行未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客户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致王先生的存款被盗划。
第三,根据有关规定: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5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0万美元以上的款项划转,金融机构应当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告大额交易。而本案中,张某几次从王先生账户转出超过50万元资金,转入其账户,银行均未按上述规定进行报备。
");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