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芯国际(00981.HK)宣布,与中芯北京、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及
中关村发展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主要从事测试、开发、设计、制造、封装及销售集成电路,将专注45纳米及更先进的晶圆技术,目标是产能达到每月35000片晶圆。
此次投资总额约为35.9亿美元(约合279.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3亿港元)。中芯方面的投资将达到6.6亿美元。
此次投资的合资公司名为中芯北方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下称“中芯北方集成”),由中芯北京、中芯国际、中关村发展集团及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分别拥有41.25%、13.75%、40.5%及4.5%股本。其中,中芯北京为中芯国际全资附属公司。
之所以大手笔扩建产能,iSuppli半导体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首先,中芯国际去年的业绩都不错,产能利用率也高,在订单增加的情况下,扩充生产对公司来说是一个必然的动作。其次,从2010年以来,全球代工业的产能都非常紧张,中芯是国内制造业的龙头,工艺也比较好,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也必然要走上规模化之路。
今年一季度,中芯国际8英寸晶圆产能达到21.96万片,而上一季度的数字为21.925万片,据称,产能增加主要是由于天津厂的产品组合改变及北京与上海12英寸厂的生产效率改进。
电话会议上,中芯国际CEO兼执行董事邱慈云说:“美国及中国市场对移动设备的需求带动了40/45纳米制程销售额的增长。”
他同时预计,2013年增长的动力就是主要来自40/45纳米制程的产品。
不过,顾文军说,大手笔的投资肯定会对企业短期效益有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中芯国际此次“砸钱”失误概率不大。
中芯国际此前主要提供0.35微米到40纳米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在上海、北京等地分别有三座300mm晶圆厂和一座200mm晶圆厂,深圳有一座200mm晶圆厂在兴建中。由此来看,中芯的晶圆规模已经位居国内首位。
不过,与业内巨头相比,中芯国际的差距仍十分明显。
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中芯国际的资本支出显著低于竞争对手”。大和报告称,在低资本开支计划的背景下,中芯难以成功涉足28纳米技术。
今年第一季度,中芯国际用于晶圆厂运作的资本开支为6.750亿美元,主要是由于扩张上海12英寸厂产能,以符合消费端对40/45纳米产能的需求。
MIC数据显示,半导体厂对今年营运倾向乐观,特别是28纳米的需求将激增。今年已有台积电、矽品、京元电、景硕等调高全年资本支出,台积电更达100亿美元(约3010亿元新台币)。
台积电分食中国大陆市场的目的非常明显,这对中芯国际构成了威胁。
台积电年初时宣布,将在2013年,在大陆再取得5个以上28纳米客户产品。自去年以来,台积电来自大陆业务的营收比重从3%提升至5%。
去年,全球晶圆代工市场总产值达393.1亿美元,较2011年大幅增长约20%。市场研究机构IC Insights公布的2012年全球晶圆代工厂排名显示,台积电稳坐龙头宝座,营收规模约是第2名格罗方德的4倍。三星受益苹果处理器代工业务,排名居第3,过去一直位居第2名的联电则落至第4。台积电的市占率高达44%,营收几乎是第5名中芯国际的10倍。
不过,邱慈云似乎并不在意眼下的竞争格局。
顾文军认为:“今年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预计中芯都会再创新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