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6月4日),多位机构人士透露,中央结算公司已通知其结算成员,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债券交易时,需采用DVP结算方式(券款对付),废除见券付款、见款付券债券交易结算方式。6月17日前不能提交相关材料的结算成员将被禁止交易,9月底前必须完成所有账户开通。业内预计,从10月起,银行间债券市场将只剩DVP结算方式。
此消息尚未得到中央结算公司回应。
“目前采用DVP结算方式的多数是商业银行等大机构,这个规定主要是针对基金、券商和丙类户等小机构。”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前曾与易方达基金经理马喜德合作的丙类户长沙摩根公司,就是利用债券结算方式的不同步这一漏洞,实现“空手套白狼”。
DVP结算终结买卖“时间差”
实际上,央行推动DVP结算由来已久,此次借债券市场整顿风暴彻底废除见款付券和见券付款两种交易方式,或正逢其时。
2004年11月8日,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成功接入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打通了与债券业务相关的资金实时清算渠道。这是DVP结算方式得以实现的前提,债券系统接入支付系统后,结算成员的债券资金清算即可通过支付系统的即时转账完成。这种结算方式由于能够互相制约,降低了交易双方的交易结算风险。
此前我国债券买卖采用的是纯券过户、见款付券和见券付款三种方式。在这三种结算方式中,债券的交割过户与资金的清算不同步,结算双方承担的结算风险不对等。
业内知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此前曾与易方达基金经理马喜德合作的丙类户长沙摩根公司,就是利用债券结算方式的不同步,在买入债券时先收券后付款,将债券转卖给其他机构时先收钱再给券,利用时间差同时对敲,从中“空手套白狼”。
“见款付券和见券付款这两种交易方式,主要看交易对手的信誉,两家协商,买卖双方谁谈判能力强,就采取对自己更有利的交易方式,对一些小型机构来说,也能够缓解时间和资金上的压力。”一位机构人士认为,虽然这两种结算方式确实存在漏洞,但有其存在价值,央行此举彻底堵住了人为操作空间的制度漏洞。
据此前媒体引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数据称,自2004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实现银行类机构DVP结算后,到2008年8月1日,非银行机构DVP业务也正式开通。2008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全年资金结算额为102.78万亿元(包括债券交易DVP结算、央行公开市场DVP结算和付息兑付DVP资金结算),其中,结算成员之间DVP业务资金清算额97.88万亿元,DVP业务总笔数30.66万笔,分别比2007年 增 长69.05%、66.49%。
“见券付款和见款付券的确是我们的创新,但由于货银不能同步交割带来结算的不确定性,会让规模有差异的机构之间不敢发生交易,对市场效率影响很大。”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平曾在媒体撰文称,“在DVP结算能够覆盖所有市场参与者时,其他结算方式可以考虑取消”。
意在堵漏丙类户利益输送
一位市场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近期央行下属各机构,包括中央结算公司、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看,央行正在严密布局债市整顿。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央行、证监会、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自4月底起即分赴多地银行、券商、基金公司密集调研,研究银行间债市的改革方向。其中发行改革与交易改革将成为最重要的两项制度改革,债市改革的具体方案或于近期出台。
自易方达基金等债券黑幕曝出后,央行开始密集布局对债券市场的规范整顿。4月24日,央行召集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人士部署债券业务自查工作,并对丙类户提出升级或取消的整顿意见。此后,央行下属的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丙类户交易的规则,先是暂停信托理财产品、券商资管产品、基金专户在银行间债市开户;此后又发文要求银行间债券市场结算代理人暂停为丙类户提供买债等业务;并要求银行的自营账户与理财账户、理财账户之间,均不得办理债券交易结算。
同时,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强化了对簿记建档流程的规范,并从6月1日起停止在二级市场以交易行为进行的分销作业。
“银行间市场是目前国内容量最大、最重要的债券交易市场,希望央行能引导这个市场好好发展,完善我们的投资环境。”上述市场人士说。
央行5月29日晚间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累计成交6.79万亿元,较3月份减少20.1%。当月日均交易量3104.1亿元,较3月份下降23.3%。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