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漫画
证券时报记者 黄兆隆
监管部门对今年陷入10亿元骗局的上海某券商调查已有初步结果。
证券时报记者日前获悉,监管部门已责令该券商进行内部整改,在整改结果出来前不得开展新的资管业务。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查结果也引发了证券业对资管通道业务价值的思考。被抓典型受重罚
该受骗案件受到监管部门高度重视。昨日,上海相关监管部门召集该辖区各大券商举行资产管理专项会议。该监管部门再次强调风控意识,要求券商必须加强风控,提高资产管理业务主动管理水平。
“监管部门的态度是要从重从严处罚这个案件。”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说,“这样来看,被暂停业务资格的处罚并不轻。”
处罚重或与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的表态有关。当时,该负责人反复强调,“如果出了低级严重错误,监管部门会下重手处罚”,并拿平安证券的案例做对比,指出针对券商的处罚措施以后会更加严格,甚至“吊销业务牌照,关门整顿三年”。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监管部门早在3月便开始组织人员调查该案件,最新处理结果是责令该券商进行内部整改。在整改完成后,该券商要把结果报监管部门审议。在整改期间,该券商资产管理业务被暂停。
对此,上海一家大型券商资管业务负责人说,“去年监管部门便强调"加强监管,放松管制",但很多人只关注后半句,而忽视了前半句。这家受骗的券商此次被抓了典型。”
券商权责定位存疑
据了解,该案件也引发了券业的大讨论。不少券业人士认为,这既有这家券商运气不好的成分,但这更多是这家公司过于重视通道业务所致。
据悉,在该案件中,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向该券商介绍相关项目,而这家券商以定向资管计划形式同时委托另外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项目贷款。因此,这笔10亿元的资金并非由受骗的券商自掏腰包。而根据当时签订的法律合同,该券商并不需要承担项目失败的风险。
“通道业务既然是被动管理业务,那么券商只是提供交易结构设计,往往不需要进行尽职调查。而且这些权责在法律合同中已经明文规定,发生风险一般不需要负责的。”上海一家大型券商副总裁表示。
从法律意义上说,商业银行反而应该承担不小责任。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目前,券商资管开展的不少通道业务并未进行尽职调查,换言之,许多通道业务完全成了商业银行出表的工具。对此,一位券商人士称,券商在其中不需要负任何责任。
不过,监管部门最终还是对上述券商进行了问责。“监管部门处理措施并未依据当时项目法律合同来执行,而是假定券商背负尽职调查责任,并认定需要担负全责。”知情人士透露。
值得庆幸的是,前述受骗资金已回到商业银行手中。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造成严重损失,那么相关券商将会承受更大压力。
反思通道业务价值
该案件反映了资管通道业务快速扩张带来的弊端,这也使得券商进行反思,即通道业务是否还有价值,是否还要继续做下去?
上海一家国有券商副总裁认为,券商资管通道业务价值较低,该业务也违反了资管业务的核心原则,即风险和收益必须要分散。
“通道业务是把几十个亿甚至上百亿资金用来投资一个标的物,风险过度集中。如果出事,风险演变成危机,那么这个损失不是任何一家券商所能承受的。”该上海券商副总裁表示,“此外,我们还背负着法律风险。监管部门是假定我们对通道业务负有全责,出了问题将被问责。”
不看好资管通道业务的券商并不在少数。其中,也有不少券商转变以规模为核心的考核标准。
“我们一直坚守不做通道业务,但去年以来看到同行通道业务增长较快,我们的压力确实很大。”上海一家大型券商资产子公司总经理表示,“好在今年已经确定了考核目标和发展方向,不做规模,还是专注做集合理财。”
与此类似的是,今年以来,不少券商开始将资金、人员投入即将开闸的公募资管业务。
作者:黄兆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