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国内居民累积了近50万亿元的财富存量;作为金融机构,则有望突破创新发展,呼应市场需求,满足民间财富管理的强烈需求。可以预见,在经济转型和金融创新大背景下,财富管理的发展已经迎来新的机遇。
昨日,在第二届中国(广州)国际金
融交易·博览会(下称“广州金交会”)期间,由《第一财经日报》编委胡润峰主持的“财富管理的机遇和挑战”圆桌讨论上,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刘赛丽、星展银行(中国)个人银行业务总经理朱亚明、广发证券总裁助理王新栋、广发基金副总裁朱平分别阐述了各类型金融机构在财富管理中担当的角色特点,剖析了经济转型下财富管理的新机遇。
如何理解财富管理
主持人:今天论坛的主题叫“财富管理的机遇和挑战”,首先请教四位嘉宾,你们认为什么叫财富管理?你所在的机构,银行、券商、基金怎么来做财富管理?
刘赛丽:财富就是促使我们成功取得物质或精神的一种资本。我们为客户所做的财富管理既包括资产管理、资本配置等金融服务,也包括非金融服务,比如为客户提供的提升品质生活的增值服务,为客户个人、家庭或者他的企业提升个人幸福感、提升品质生活的财富管理。
朱亚明:财富管理经历好几个阶段,最初对银行或者机构而言,就是你的钱给我,我帮你保存管理,最重要的是体现安全性;第二个阶段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开始以产品为导向,向客户推销产品;现在进入更高的阶段,就是以客户为中心,注重客户感受,动态地管理客户资产,真正解决客户资金安全、遗产、避税和子女教育问题,以及资产增值。
王新栋:券商的资产管理是财富管理的一种形式,我们理解的财富管理是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管理客户的资产、负债和流动性,以投资融资的方式,让客户的财产保值增值。
朱平:基金公司做的资产管理,也是让客户的金融资产不断保值增值。基金公司所涉及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包括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以及一些私募的对冲产品,可从规模上和产品属性上为持有人提供适合的投资方式和产品。
推进综合化经营
主持人:国外金融机构的产品是相通的,但是在中国,金融机构设计和销售的产品,打通不同金融类别的产品很少,这制约了现在国内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星展银行作为外资银行是否感受到这个问题?
朱亚明:在国内,现在一是产品同质化,二是由于分业和混业带来的问题。提到产品同质化问题,最早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时,个人理财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十一二年下来,中资和外资从深层次来看还是蛮同质的,产品就这么几个类型,在价格竞争上非常激烈,某种程度上不是很健康。当出现不同产品时,势必有一些产品不能保本,挂钩的资产和标的不一样,回报和风险、期限都不一样。如果投资者没有准备好,其实是很大的挑战,而监管规则往往比新产品出台晚,监管如何更有效也是挑战。
而在分业和混业问题上,哪怕国际上很大胆的超级银行,很多的产品和服务不一定全部是自己研发,也有很多是外包。这中间很关键的是作为金融企业,怎样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合作关系,推出适合客户需要的服务和产品。监管也是一样,监管的有效性在于沟通是否足够充分,监管要求是否足够标准化,监管人员的执法或监管过程是否足够合理化。
主持人:在中国,客户与金融机构交流往往发现,单一的金融机构不可能设计出综合性满足客户全面要求的方案,刘赛丽女士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刘赛丽:最近这几年,国内银行业在混业经营或综合经营上已经迈出了很大一步,任何一个客户现在到银行,资产配置想做到各个行业,其实银行都可以实现;现在银行给客户提供的是非常综合的财富管理平台,客户在银行既可以买到基金和保险,也可以获得房地产投资方案设计。
另外,银行有很多合作伙伴,可提供全方位资产平台,比如中银集团除了银行,还有中银基金、保险、证券,已实现了比较全面的综合经营。以前银行单一经营管理,给客户的管理只涉及国内一些投资,现在我们跟客户谈财富管理时,区域非常广泛,已逐步可以满足客户的全面需求。
主持人:银行已经在混业方面做了很多,广发证券的王总,有没有觉得分业监管是问题?
王新栋:由于产品的复杂性、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是必然的。证券行业去年以来创新不断,我们最近也在申请几个资格,例如代销金融产品,包括保险、银行、基金、期货、信托等产品,将来在证券行业,金融产品种类将非常丰富。台湾有16个金控集团,而大陆的中银集团、平安集团等都实现了金融集团各个子公司的合作,分业监管不影响业务发展。
主持人:朱总,在财富管理领域,中国和美国,或者国际发达国家存在哪些差异,差异里面会有哪些比较大的机会?
朱平:中国财富管理开展时间比较短,现在和发达国家的差异有这么几个方面,我们在财富总量上不多,可能银行存款相对来说比例会大一些,但是在股票等金融资产占有量来说比例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财富管理需求的增长会比较迅速,而保险深度也是比较低的。
在美国市场,金融监管比较宽松,也可以说是金融监管的水平相对高一些,所以有很多金融创新产品在市场上有非常大的规模。我们认为,中国的金融是金融压抑,金融开放程度非常低,产品的同质化其实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们在金融产品和创新上、设计上没有什么空间。
主持人:请问星展银行的朱亚明女士,根据你在外资银行的经验,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会出现哪些变化或者趋势?
朱亚明:中国的财富积累大家有目共睹,中国的快速成长帮助了整个亚洲的财富累积,2012年亚洲除了日本之外的私人财富有20万亿美元,比2011年增加17%,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到2017年亚洲整个私人财富会到48万亿美元,亚洲的财富累积跟印度和中国的财富是分不开的,那么在中国财富飞速累积时我们到底要做什么?
我经常问一个问题,是哪些人在帮富人打理财产?中国大量的财富管理专家是客户经理,大多数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没有统一的认证标准,所以某种程度上的监管非常重要。一方面,我们需要非常多的境内外专家和专业人士,帮助财富累积越来越多的个人或企业,实现管理财富和人生各个阶段的财务需求;另一方面,我们需确保他们的财富是真正安全、可以升值和流动的。作为金融界人士,我们要有社会责任,要知道认真对待客户的财富,不可以轻易为了某些原因而轻率对待客户资产。
主持人:我想请教一下广发证券王总,之前我看到一个数字称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大概有40万亿元到50万亿元的规模,你估计中国财富管理的市场规模有多大?银行、券商、基金、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各自的市场份额、市场格局是怎样的?券商怎样争取到自己的地位?
王新栋: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很难统计,光信托公司现在已接近9万亿元;银行作为老大,管理着上百万亿元的客户资产。所以,这里估计的规模四五十万亿元可能是正确的。在四五十万亿蛋糕中,证券公司占的比例非常小,从最大范围来算,整个证券的市值大概是25万亿元,但是在这里面,真正能给证券公司做财富管理的资产非常小,大概只有2万亿元,其中还包括很多通道业务。
证券公司要在财富管理中迅速崛起,确实需要监管层给一些宽松政策,也需要自身发奋努力。我想,不需要太长时间,证券公司一定会在财富管理市场中确立它应有的地位。早期提到金融行业的时候有一个自然的顺序,就是银、证、保。如果金融行业要健康发展,银行融资和证券融资这两个主流方向必须迅速崛起和平衡。这给证券行业提出了很大课题,我们一定会努力去满足社会需求。
广州建设财富管理中心的优势和不足
主持人:广州的目标是做区域性财富管理中心,从业界人士的角度看,广州在建设财富管理中心上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朱平:优势有两个,一是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财富积累比较丰厚的地方;二是广州离深圳和香港比较近,利于广州在财富管理领域取得相对优势的地位。广州的不足是广州在金融领域一直比上海、北京甚至深圳弱,在银行总部、交易所甚至商品交易所等方面,广州的基础相对较弱。
刘赛丽:从优势上来说,广州有很好的经济存量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广大市民积累了很好的财富基础,广州有做财富管理中心的背景和条件。不足是广州在金融创新方面比较谨慎,在一些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推进过程中,广州要比上海、深圳、天津这些地区谨慎一些,这可能导致建成广州财富管理中心的过程中有过多的顾虑。
朱亚明:广州有几个有利条件,广州经济基础好,居民有财富,需要有机构帮他打理。广州离国际金融中心香港非常近,可以非常快地吸收香港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的财富管理做法;不利的一面则是随着人民币逐渐国际化,广州是否有能力把国际财富留在这里是一个很大挑战。
王新栋: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很多主要经济指标排在第一名;但广州离深圳、香港太近,必须做出自己的特色,把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高度融合。希望广州在金融环境、引进金融人才方面提供更多的便利或者更优秀的竞争策略。
作者:李隽 秦丽萍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