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即是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同业之间的资金融通业务,其交易对手方有银行、信托、证券、基金、租赁等金融机构,交易范围包括同业清算、同业存放、同业拆借、买入返售、票据转贴现等业务。
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同业资产业务包括:存放同业(存出)、拆
出资金、买入返售;同业负债业务包括:同业存放(存入)、拆入资金、卖出回购。近三年,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同业业务迅速增长,对商业银行利润贡献明显提高。
近期同业利率飙升主要是短期因素所致,央行对流动性收紧可视为政府清理影子银行政策延续。我们按政策持续对同业规模增速和价格两方面均下降20%的悲观假设测算,对2013年行业利润的负面影响约4.2%。
同业业务迅速膨胀
相比于贷款业务,目前政府对同业业务的监管相对更松,比如对同业资产的风险资产权重系数为25%,同业业务不受存贷比约束,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对同业资产也不必计提拨备等。
此外,贷款的行业投向面临监管约束,比如对房地产行业及融资平台贷款都受严格限制,而非信贷类融资则相对灵活,投向范围也更为广泛。
正是在对同业需求和供给都有巨大空间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迅速膨胀。
自2011年以来,16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增长100%,年均复合增长41.5%,远远超过贷款规模的增速。其中,场外同业资产(以营利性目的为主)的存放同业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分别增长159%、54%,年均复合增长分别为61%、24%。与此同时,银行同业负债规模增长72%,年均复合增长31%,亦超过存款增长。
截至2012年年报,上市银行中同业资产规模最大的是农业银行1.3万亿元,股份制银行中兴业、民生、浦发同业资产规模排名靠前,兴业同业资产规模达1.17万亿元。
从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来看,兴业银行以36%的占比高居榜首,其同业资产规模已经基本等同于贷款规模。
场内同业资产受影响小
近期同业市场利率飙升及银行业的“钱荒”引致资本市场极度恐慌。
首先,应该分析此次同业资金紧张和同业利率上升是短期现象还是会长期持续?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上各种原因分析:季末冲存款、资金外流、存款准备金补缴、理财产品到期等,大部分因素都是短期的。
第二,之前过快的同业扩张和央行流动性管理趋严导致此次银行对同业资金紧张显得措手不及。此次较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央行对待银行资金紧张表现出的态度很明显,就是要让商业银行自己处理好流动性,而不轻易对公开市场投放资金。
第三,央行对流动性管理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整顿影子银行,可以说是政府今年以来针对地方债务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延续,是通过正本清源的方式从资金源头防止影子银行快速扩张。
因此,可以从价格和数量两个角度测算此次同业市场震荡对未来业务的影响。
从价格角度看,同业利率上升虽然会影响到银行同业负债成本,但同时也会提高同业资产的收益,因此关键还是看同业业务的利差是否受到明显压缩?部分同业资产与负债期限结构错配较大的银行,由于长久期的同业资产端收益率调整缓慢,短期负债成本上升会挤压利差,但随着同业利率的下行,这一影响将明显减弱。
从规模角度看,央行收紧流动性的政策将使同业资产增长放缓,特别是久期较长的买入返售资产。但正常的场内同业资产业务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我们认为,悲观假设下,此次央行收紧流动性对2013年银行同业利差负面影响达20%,对同业资产规模增长的负面影响达20%(比如某银行2013年同业资产增速从30%下降至10%),则对上市银行2013年净利润负面影响约4.2%。
中性假设下,对2013年银行同业利差负面影响达10%,对同业资产规模增长的负面影响达10%,则对上市银行2013年净利润负面影响2.1%。
自从2013年3月底银监会对理财产品投资“非标”规范的8号文出台后,对于同业资金投资“非标”资产的监管政策如同未落地的靴子牵动市场神经。在此,我们可以先预估一下未来如果从严的同业监管出台对银行资本充足率和利润增长的影响。
测算得出,即使是信贷类同业资产占比最高的兴业银行,其资本充足率受到的负面影响也仅是1.38%,在扣除之后,其资本充足率仍可满足监管要求,更不必提未来银行优先股和次级资本工具的发行还可迅速弥补资本金缺口。
2010年以来上市银行存放同业、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拆出资金余额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2010
2011
2012
上市银行拆出
资金总额
上市银行存放同业总额
上市银行买入返售总额
(亿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