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中资行利用一个月短期高息诱导出口商将手中的外币头寸转化为离岸人民币存款,再通过中银香港的结算平台回流至内地拆借市场。两地息差最高可达4厘,诸如建行等净借款人或利用内地流动性紧张套利。”
两名不愿公开姓名的业内人士向本报披露,近期香港数家中资
行高息吸纳人民币存款,除去所谓的“应付半年结算”,大行吸纳离岸人民币资金回流套利,中小型银行则希望“外水内调”,缓解一至两周的资金紧缺。
记者亲身走访多家中资行的香港分支机构,建银(亚洲)、交通银行香港分行以及中信银行(国际)“吸储”最为进取,最低10万元(人民币,下同)一个月定期存款息率可高至5%。相比之下,汇丰银行、中银香港和渣打银行三大发钞行则维持0.6%至2.2%的常规利率。
截稿时,建银(亚洲)和交银香港并未直接回应有关“外水内调套利”的质疑。
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经济及政策研究主管谢国梁表示,香港市场的人民币利率主要反映离岸市场供求。出现一个月短期利率超过中长期利率的情况,不排除部分参加行利用贸易渠道回流境外过剩流动性,为母行“补水”。
跨境拆借套利
任职某中资行香港分公司的消息人士向本报详细解释了跨境拆借套利的机制。
首先,各参加行每个季度在结算行中银香港都有一定额度的贸易融资回流额度,数额从几亿元至几十亿元人民币不等,具体额度参照上一年度各机构在香港总体贸易融资总额的占比。
部分银行以高至4%的短期利息游说出口企业,将手中的澳元、日元等外币头寸转换成离岸人民币存款,期限以1周至1个月为主。然后,境外子公司将获得的“新钱”透过贸易融资额度,经由结算行汇回境内代理行。
上述人士指出,短期利率飙升显示银行急需流动性较高的快钱,投放于同业拆借可赚取息差。美元强势背景下,出口商也不愿持有高风险外币,也乐于换成高息人民币存款。
根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香港人民币清算行可按照人行有关规定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兑换人民币和拆借资金。而境内代理银行可以为在该行开有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的境外参加行提供人民币账户融资,用于满足账户头寸临时性需求,融资额度与期限由人行确定。
6月26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一周、两周和一个月分别为7.2010%、7.1030%和8.5450%。以建银亚洲30天人民币定存4%为例,回流境内拆借市场,息差可高至1倍;假设6月底回流10亿元,在内地同业市场借出1个月的利润为702万元,扣除328万利息支出,净利润约374万元。
农银国际联席董事兼首席经济师林樵基分析,工行、建行在内地拆借市场属净借款方,主要在短期流动性紧张时为中小型银行提供短期流动性;借道香港离岸市场吸取廉价人民币资金可净赚息差利润,虽规模受到结算额度限制不会太大,但短期内仍有利可图。
另一位来自外资行的业内人士则表示,除合规贸易途径外,有些中小型银行通过境外子公司直接向母行回拨资产,表面上类似正常的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FDI)。单笔金额若小于3亿元,无需商务部审批,人行基本采用事后监管的原则。与大行套利相比,中小型银行“外水内调”旨在补充短期流动性。
高息揽储
在这波离岸人民币揽存潮中,甚至出现了短期定存利率高于长期利息的怪现象。
记者以客户身份前往建银(亚洲)九龙某分行。投资顾问介绍,20万元以上新存款,1个月定存年利率高见4%,10-20万元以上亦有3.8%。若选择以建银(亚洲)账户自动转账月薪服务2个月内,首10万元存款可享受5%的超高年利率。但客户如果转做6个月定存,年利率只能跟牌价,仅约1%。
6月中旬,传闻交银香港曾推出年利率最高5.5%的1个月人民币定存吸客,最少100万新资金起,息率足足是大行的2倍以上。交银香港发言人回应,不清楚个别分行的临时优惠,依据内部指引,目前最高定存利率为三个月3.25%。至于中信银行(国际),分行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一个月和三个月的人民币定存息率同为3%,属限时优惠,只要够数就会立刻停止。
“在岸同业利率的飙升已辐射到了离岸市场。无论是企业还是银行都不会放过套利的空间,对流机制会在短期内缩减两地息差。少数中资行积极吸纳人民币存款,回流内地代理行管理不足为奇。” 恒生银行执行董事兼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业务主管冯孝忠预期,高息率最多维持到7月初。
至于离岸人民币出现短期流动性波动,香港金管局副总裁阮国恒表示,当局正密切注意资金流向,有办法舒缓紧张局面,银行也可向金管局要求获取短期流动性。(中国广播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