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27日在和讯网2013中期策略会上表示,为避免在消除风险的过程中导致实体经济失速,预计决策层下一步将严格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的资产负债表,通过税收手段抑制投资性购房,规范影子银行的发展。专家表示,若不通过市场出清解决问题,新一轮增长周期就会遥遥无期。
总量充足 结构错位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表示,近期中国的资本市场出现了幅度非常大的下跌趋势。“这个市场如此大幅度下跌,不是因为这个市场存在着泡沫,也不是这个市场没有投资价值,的确是由于我们整个金融体系出现了流动性不足问题。”
东南大学教授华生表示,金融系统整体性相互的渗透超过了平时的想象,平时显得强大无比的金融系统,在遇到偶然、短期冲击情况下就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市场上流动性短缺,别人打了一个喷嚏,结果股市发了高烧。”
吴晓求认为,中国现行的金融制度,使得总量上流动性充足的环境演化为结构性的错位。也就是说中国现行的金融制度造就了一个巨大的总量,同时也造就了一个极其不平衡的货币供应的结构性错位。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提出,由于2008年之后的刺激政策更多的是支持传统工业发展,全社会创造的财富更多地被银行系统和房地产市场所获取,金融资源的配置更多地集中于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市场、银行体系和产能过剩行业,这些金融资源集中的行业急需“去杠杆”。而对于其他产业,特别是与转型相关的产业是急需“加杠杆”的过程。
逐步出清 盘活存量
吴晓求提出,要解决金融市场长期以来形成的痼疾需要“标本兼治”。“先"注水"金融市场把眼前的困难解决,之后再推进大幅度改革,把产生这些现象的制度性原因逐步加以消除。”要解决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只能改革。
华生认为,总体上要改变过去从应对金融危机开始的扩张型货币政策,转向稳健型货币政策,但他建议,央行应该有更多、更好预先的警告、窗口指导,“不至于前面放任,后面突然收紧。”
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潘向东认为,为避免在消除风险的过程中导致实体经济失速,预计决策层未来盘活货币存量的思路是,严格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的资产负债表,实现融资平台的逐步出清;通过税收手段抑制投资性购房,实现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出清;规范影子银行的发展,实现对银行体系的逐步出清。与此同时,快速启动利率市场化和大幅降低基准利率,降低实业融资成本,改善实业的金融环境,盘活货币存量。
潘向东提出,美国经过2008年、2009年充分出清之后步入了新的增长。“不通过市场出清解决问题的话,那么新一轮增长周期就会遥遥无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