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讯 6月30日,由博源基金会主办的博源基金会成立五周年学术论坛于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中国未来的机遇与挑战”。会议邀请了吴敬琏、林毅夫、李剑阁、高西庆、巴曙松、江平等70多位政商学界精英,一起展望中国改革的困境与机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图片来源:搜狐财经)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就坚持公平与效率原则,消除所有制鸿沟讲了四个方面:
第一、所有制理论政策面临新的突破
陈清泰认为,中国传统的经济制度有两大支柱,一个计划体制、一个国有经济,实际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攻坚聚焦的重点就是两大问题,其中所有制在中国是更加敏感的问题,从当初的傻子瓜子和故宫是不是剥削争论开始,该每前进一步,几乎都伴随一场争论,而经历一次次理论突破,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上升基本制度。97年关于国有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推动抓大放小、企业改制,而民营经济取得巨大的发展。
这种情况下,2002年和2003年公有制为主体国有制为主导进入党政,进入新世纪以来,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很快逼近并且超过一半,种种迹象表明此前所有制改革红利已经释放殆尽,生产力的发展呼唤新的发展,主要表现三个方面:
1、理论和现实的矛盾不断显现,比如非公经济总量超过一半情况下,再提公有制为主体这就与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两者之间怎么兼顾?国有经济要控制经济命脉占支配地位和发挥市场在配置中基础性作用冲突日益显现,各类市场主体它的地位到底是竞争结果,还是以政府力量推动必须实现的政策目标,在这两者之间面临选择。
2、国家政策,在维持既有政策规定和照顾现实之间,频频大幅度摇摆,一方面最后民营经济壮大,为保证国有企业控制经济命脉,所以相关政策在不断强化;另一方面给民营企业平等竞争地位文件频频出台,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2005年国务院发布非公经济36条,但是实施没有到位,2006年国家权威部门发布,国有企业在较强行业全部控制。2010年中国经济走软,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国务院再次发布非公经济的新36条。
3、政策信号很不一致情况下,所谓国进民退、还是民进国退争论此起彼伏,实际各类企业按照政府有关政策,都感觉自己受到不公待遇,都对发展环境不满意。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对前景感到迷盲,缺乏安全感,移民和向外转移财产规模日益加大,而很多国有企业对政府过多干预倍感无奈,呼吁让企业回归本位。面对企业轮番政策调整,各类企业没有稳定的预期,较大程度上抑制经济活力,当前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所有制理论和政策的改革,释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第二、改革政府调控方式,破除行政性垄断
政府管控众多企业和设置行政性垄断重要的理由,便于政府实现经济目标和调控,这些年弊端日益显现:
1、无论政府管理还是涉及很多企业政策几乎都打上所有制烙印,相应每一家企业头上都有所有制标签,分体制内体制外,国有企业在体制内,有行政级别有很强的话语权,获取政府资源、银行贷款处于有利方面,不仅抑制民营资本增长潜力,更严重跨所有制人才、技术商品、以及产权流动遇到较大非经济因素干扰,由此造成资源错配,成了社会不公和腐败的温床。
2、以控制企业实现政府目标,很难取得预期效果。比如在成品油和原油倒挂的时候,国有企业照样惜售,导致恐慌。电网垄断企业自行扩大垄断范围。
3、政府给企业设置多元目标,进行无规制的干预,使他们失去主体地位,高管的经济激励受到限制,而官本位激励潜在发挥作用。
如此等导致国有企业和市场主体距离越走越远,实际上中国渐进式改革给我们留下一大笔国有资本,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国有资本可以有两大功能,一个是作为政府调控经济和实现公共目标的工具,第二就是获取财务回报,弥补体制转轨轴必须财政支付的历史欠帐。这两者构成不能一成不变,随着形势的发展,当前应该看重资本收益的功能。
理性地看现在关心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已经发生变化,社会品的短缺已经上升到重要的地位,也就是说在七大重要行业、九大支柱产业还需要以政府的力量来保障国有企业的绝对控制和较强控制吗?通讯装备、互联网、信息搜索、通用芯片、通用软件、电子商务平台等都对经济社会影响深刻而言,很多已经远远超过前者,而在这些领域,以民营经济为主经营运作,至今并没有对国家安全和政府调控产生特殊的困难。
三、国有资产资本化是深化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党的十六大后,国有资产管理出现两种类型:一种是国资委的管人管事管资产的行政管理方式,另一种是以社保基金、汇金公司、信达管理公司为代表的资本化管理方式,也就是政府把国有资产资本化,委托专业机构运作。可以实现三个解放:
1、国有持股机构和企业建立股东之间关系,有利于所有权分离,使这些企业有股东但是没有婆婆,有利于聚焦财务目标,竞争中做强做大,对原来国有企业是一次解放。
2、资本化的国有资产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以动态流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体现政府抑制,或者流向资本回报更高的部门,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资本化是对国有资产流动性和效率的解放。
3、资本化为从体制上实现政资分开、为政企分开创造条件。政府摆脱了与国有企业无限责任的关联关系,可以站到超脱地位进行市场监管、提供公共服务,公平对待所有市场主体,对政府也是一次解放。
资本化国有资产预期功能主要通过市场运作,而不是通过行政力量实现,这就使国有资本具有轻市场性,从而保证我国在保持较大份额国有经济情况下,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已经有银行业汇金公司等近十年运作的经验,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有成熟的可能性可以作为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四、消除所有制鸿沟,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在民营经济弱小的时候,国家提出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当时向社会表达的政治意图是国有经济不能全覆盖,要有进有退,为民营经济发展让出空间,而在民营经济逐渐扩大情况下,再强调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却发出强化国有经济地位的政治信号。现在非公经济占国民经济总量、城镇固定投资、吸纳就业人口、以及税收贡献都已超过50%,民营经济发展是不是已经碰到天花板?是不是触及公有制为主体的底线?民营企业实力逐渐放大,那些国有企业必须控制的行业民营经济能不能进入?是不是挑战国有主导占有支配的原则,随着非公经济发展和占有财产比重,国有资本可能有所下降,已经碰到既有规定的红线。
陈清泰认为,中国牢牢守住国有经济为主体、国有为主导,还是改革阻碍经济发展的政策性规定,这是目前面临的重要的政策选择,从这个意义来说,两个36条都不能解放民营经济的问题,这不是文件不到位,而是受到更高层级的政策性约束。
最后,他总结道,九十年代初信社问题突破,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扫清障碍,极大的调动经济增长的潜力,今天在特别需要释放亿万人民求富创业内在动力、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时候,不能把人为规定的各类所有制所占比重,放在超越经济发展高度,不惜扭曲市场、降低发展效率实现,今天如果能摘掉所有制标签、消除所有制鸿沟,就将生产力又一次解放,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