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当地贫困落后的现状并未影响当地政府奢华之风的盛行。在2012年底,该县委与县政府先后搬进了新建的“孔府大院式”办公楼。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是山东省贫困县,也是典型的农业县,以畜牧业养殖和鸭梨种植为主,农业人口达37.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7.5%。2012年,阳信地方财政收入仅为5.08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8000元。
然而,当地贫困落后的现状并未影响当地政府奢华之风的盛行。就在2012年底,该县委与县政府先后搬进了新建的“孔府大院式”办公楼。今年以来,又陆续有8个职能部门搬进大院的另外8栋新楼。这处山寨版“孔府大院”造价达3个多亿,占2012年度该县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
“孔府式”办公楼的奢华
2012年度,滨州市农村人均纯收入10143元,阳信县只有8000多元,排名几乎垫底。即使在这样的景况之下,阳信县政府考虑的也不是如何为农民增收,而是继续从农民手中掠地,用于豪华办公楼群的建设。
6月18日,《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当地群众的指引下来到该项目现场,记者发现该楼群位于阳信县新城区,阳城六路以北、河东二路以东,目前所有主体均已完工,正在进行户外园林绿化工程。其中间3栋连体楼房为县委、县政府和信访办3家单位办公,两侧错落分布的8栋五层建筑分别为计生委、民政局、财政局、交通局、环保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地税局、国土局8个单位的办公用房。目前,县委、县政府办公楼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计生局、房管局等单位已经陆续入驻办公,当天交通局正在喜迁新居,搬家的场面热火朝天,而国土局、地税局两个单位尚在进行室内装修。
资料显示,该楼群政务中心办公大楼建筑面积51000平方米,其中主楼地上6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43000平方米;会议中心2层,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另外8栋办公楼建筑面积分别为8600平方米和9600平方米左右。
一份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公开发布的《山东阳信行政办公中心总体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显示,该办公楼群采用外圆内方的整体规划布局,从阳信新城的规划布局来看,好似圆形的河水围绕整个行政办公中心,自然形成外圆内方,由此发展空间布局。同时,该楼群为院落式办公布局,借鉴山东孔府的空间布局,形成了错落有致、自由围合的院落式办公环境。政府办公建筑以机关大院式办公为主,建筑群有一个明显相对封闭的入口,并且有明确的外墙限定出大院的范围,大院内多采用低层建筑,形体简单,内部环境优美,多采用园林式布局,建筑尺度亲切。
根据2011年12月15日阳信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信息公示内容显示,阳信县财政局设7个职能股室,编制总额20名;县交通运输局设3个职能股室,编制总额13名;县民政局设5个职能股室,编制总额14名;县环境保护局机关行政编制6名,工勤人员编制1名,编制总额7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6个职能股室,编制总额21名;县国土资源局设5个职能股室,编制总额13名。
以此计算,上述单位人均占用办公面积均已严重超标。
在建筑面积高达51000平方米的中心办公楼中,分为A、B、C、D四个办公区,后面的附楼单独由信访办占据,其中在主楼中办公的部门包括县委办、政府办、人大、政协、武装部、组织部、编办、宣传部、商务局、发改局、物价局、残联等职能部门,这些所有部门在编人员总额也仅为200多人,人均占用办公面积也有超标之嫌。
然而,对于百姓所称的超标豪华办公楼之说,该县政府部门却不以为然,当《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就此事对县政府办提出采访时,秘书室一位负责人将记者引领到县委宣传部,而宣传部一位吴主任则告诉记者,该办公楼是政府租赁的阳信县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城建公司)的商务中心,但是对该楼群的造价及租赁费称并不知情,当记者提出要看租赁合同时,先是称合同由行政事务管理局保管着,后经过联系,又称行政事务管理局只负责打扫卫生等杂事,不知道这份合同。
到底谁出的钱?
据当地知情人士透露,阳信县政府楼群总造价至少在3个亿以上,但是在当地这个数字始终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虽然如此,这处孔府式建筑楼群的价植不菲还是有一定的蛛丝马迹可遁,根据一份以城建公司名义发布的阳信县商务中心室外配套工程项目招标公告显示,阳信县商务中心室外配套工程投资金额约9000万元。
那么,宣传部门所称的“房东”城建公司又是什么来历呢?记者查阅该公司宣传资料发现,该公司隶属于阳信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下简称城建局)的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曾先后承接阳信县农行、国税局、公安局交警大队、邮政局和嘉园经济适用房小区的建设,唯一可供查询的收入,是2010年的1.5亿元产值。
几经周折,记者终于循着一副条幅找到了这家位于阳信县城中心的城建公司,在一处种满了蔬菜瓜果的小院内,没有悬挂任何标牌,5间破旧的小平房便是该公司的办公场所,院内晾晒的被褥和衣物显示,这5间平房还同时兼有居住功能。6月19日下午,《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来到该公司后仅看到一男一女两位工作人员在办公。一位自称是办公室主任的劳姓女士听闻记者来意,直接告诉记者政府办公楼是租赁他们公司的,但是工程造价和租赁费她也不知道,公司负责人出发了(地方语,即出差),但是她明确告诉记者,公司也没有钱造那么多楼,钱全部是建设局出的,通过建设局的财务便能查出来。
随后,劳主任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出示了公司的营业执照。该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内容显示,该执照发证时间为2013年5月10日,公司注册号是371623018000403,法人代表李新全,注册资金贰仟万元,经济性质为全民所有制,前置许可经营项目为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开业日期为1992年4月30日。
记者又来到阳信县城建局,建设局办公室刘主任经过沟通,让记者与一楼的房地产公司对接,称他们会了解情况,但是房地产公司的张姓负责人则告诉记者,该企业是独立核算企业,不归他们管理,具体情况他也不了解,估计企业应该是从外面融资了。但是记者随后查阅大量资料,也未找到城建公司曾经公开融资的信息。
“以租代征”成风
据该县阳信镇行宫庙村群众告诉记者,该县办公楼占用的360亩地曾经全部是农田,是被当地政府强制性占用的,农民每年每亩到手的只有区区800斤麦子、800斤玉米,而且这些粮食,也从未说明要给到什么时候。当年占地的时候遇到有村民抵触,还曾经引发过多起肢体冲突,百姓被恐吓威胁。目前,该村有5个小队约700口人,全村耕地1000多亩已被全部征用。
那么,该项目是以何种方式立项的?这高达300多亩的土地又究竟有没有合法手续呢?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带着问题前往发改部门采访时,对方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听到记者来意立刻称管理材料的人出去了,看不到资料。
而记者在阳信县国土局采访时,对方出具了两份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出具的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分别为鲁政土字[2008]861号和[2010]1662号,内容分别为2008年第三批次批准84964平方米土地(其中耕地82701平方米)转为建设用地,2010年第十一批次批准集体农用地53067平米(其中耕地36932平方米)转为建设用地,以上两个批次建设用地面积合为207亩,但以上资料并无法证明这两个批次为阳信镇行宫庙村所有,也无法证明这两个地块所有权以归城建公司所有,国土局负责人给记者的解释是,这其中有一部分是政府楼所占用的土地。
而国土局最后向记者提供的一份建设用地挂牌出让成交确认书上标明,该县向城建公司提供了15399平方米(23.08亩)建设用地使用权,距离政府办公楼群所占360亩的土地面积相去甚远。
对于百姓广泛存有意见的以租代征,阳信县国土局一位负责人称,阳信县占地采取的是长期补偿的方式,因为根据规定在不降低群众生活水平的前提下,是可以探讨补偿方法的。
而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却是这些以租代征而来的土地,已被政府通过种种形式用于融资。不仅如此,阳信县辖区内的流坡坞镇政府还有样学样,以同样的手段强占农民耕地,建起了超标准办公楼,甚至不惜因此切断村庄的引水水渠,使大面积耕地无法引水浇灌。同时,为了逃避监管部门的检查,阳信县一些镇区甚至假借发展畜牧产业,为企业违法占地打掩护。对此,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