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德国瓦克公司的人士透露,该公司二季度营收中毁约赔偿金占比明显减少。“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企业违约情况明显减少。”该人士说。
本报获悉,包括天合、晶澳在内的多家光伏巨头均在与国外厂商进行谈判,期望能够修订长单条款。部分企业则静待中国商务部公布对产自欧美韩的多晶硅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寄望以此作为谈判筹码终止长单合同。
但由于有大额定金在上游原料供应商手中,修改合同被认为更为合理。英利首席战略官王亦逾告诉经济观察报,英利已经与德国瓦克等上游硅料供应商完成谈判,后者将降低长单价格,前者则承诺增加采购量。
违约放缓
德国瓦克化学公司是欧洲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欧盟出口至中国的多晶硅产品中60%产自瓦克公司。该公司也成为中国绝大多数下游企业的原料供应商。
近两年,瓦克公司的营业收入中,来自采购方终止合同所获的违约金一直占很大比重。瓦克公司2013年一季度报显示,该公司多晶硅部门营收同比下滑36%,至2.35亿欧元。其中,来自保留预付款及终止合同赔偿总金额为3220万欧元,占了近14%。“现在几乎没有下游企业会与上游厂商签订长期合同,因而瓦克的这部分收入基本上都来自毁约赔偿,并且大部分都是来自中国的企业。”上述接近瓦克人士透露。
2012年第四季度,瓦克公司营业收入中来自客户预付款及客户因解除合同而支付的赔款金额为5500万欧元。
一家中国大型多晶硅生产企业高管透露,2012年下半年,中国下游组件、电池企业大多数都被迫与瓦克公司违约,不采购瓦克的多晶硅,转而向现货市场采购。
一位光伏企业高管称,中国企业实际上并不愿意违约、将违约金拱手让人,但长单价格过高,即便违约后从现货市场上采购也更划算。
事实上,不仅是瓦克公司,韩国OCI、美国哈姆罗克硅业公司的中国客户均频繁违约。瓦克、OCI、哈姆罗克是全球主要的三家硅料供应商,中国90%以上硅料均采购自这三家企业。
不过,来自毁约所获收入已经在减少。
事实上,中国的下游企业正在与瓦克、OCI及哈姆罗克进行谈判,而谈判的筹码则是中国商务部即将公布的对产自欧美韩的多晶硅产品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
昱辉阳光一位内部人士称,该公司从今年年初就开始与国外硅料供应商进行谈判,希望能够修改合同条款。
中国商务部原定于6月份公布初裁结果。这使得部分下游企业开始考虑借此机会终止与外国原料供应商的长单合同。但时至6月末,商务部依旧未公布初裁结果。“现在组件、电池厂商都在等待中国商务部的初裁结果。若没有这个,在跟国外厂商的谈判中很难胜出。”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严大洲说。
倒逼
2012年7月,应江苏中能硅业、江西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洛阳中硅高科技、重庆大全新能源等国内四大多晶硅企业申请,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双反”调查,对原产于韩国的太阳能级多晶硅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3个月后,商务部又发起对原产于欧盟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双反”调查,并决定对这两个案件合并进行调查。如今,此项调查已经立案,只等公布初裁结果。
在此过程中,国外硅料供应巨头的态度也不再强硬,开始与中国的光伏企业商讨更好的解决办法。
多位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的业内人士坦承,由于有大笔的定金在等国外原料供应商手中,因而直接终止合同的难度很大,商讨修改合同更为合理。“与其想着去终止合同,不如去谈判,修改合同,让它把价格降下来。毕竟以后都还要打交道,全球主要的也就那么三家(原料供应商)。”王亦逾说。
目前,英利与瓦克、OCI、哈姆罗克等供应商的解决办法是,通过与他们谈判,对方答应降低供应价格,英利则承诺增加采购量,保证总的采购金额不变。“现在跟他们签订的价格跟市场价差不太多。其实他们也知道价格高了你买不了,既然降价了,那就要求你多买点,只要保证总的采购金额不变就行。”王亦逾说。
王亦逾介绍,英利从2011年下半年,就开始做出相应的调整。王亦逾不愿透露英利采购自国外原料的长单价格,但他透露,英利进口的硅料比重占了60%~70%,其中主要来至瓦克、O-CI以及美国哈姆罗克三大厂。
多晶硅合同一共分为几种,一是长单,金额和数量都在合同中确定;另一种是执行现货价的随行就市合同。
所谓长单,就是多晶硅供方和需方签订长期购买合同,可以长达几年甚至十年,其中规定每年购买的多晶硅数量、价格、付款条件等。这样的合同价格较当时的市场价格有明显的降低,在当时有力地降低了原料的采购价格,同时降低了成本。
在签订长单合同时,往往会有诸如“若因"不可抗力"因素无法履行,双方可终止合约”之类的条款,欧盟“双反”导致的中国对多晶硅的反制措施便被认为是“不可抗力”。
长单之困
在众多光伏巨头为长单焦头烂额时,苏州阿特斯阳光却能够置身事外。“我们恐怕是唯一一家不用为长单犯愁的光伏企业。”阿特斯全球市场高级总监张含冰告诉经济观察报。
阿特斯是全球第五大太阳能企业。今年一季度,阿特斯实现营收2.64亿美元,同比下滑19%,运营利润率6.8%,净亏损390万美元。
但与天合光能净亏损6370万美元,英利绿色能源运营亏损5230万美元等相比,阿特斯成为中国光伏巨头中最为稳健的企业之一。
中国光伏企业与瓦克等国外多晶硅生产企业的长单多数签订于约三四年前。2007~2008年间,当时多晶硅价格一路飙升,最高时接近每公斤500美元。
当时,为了避免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不少光伏企业开始大规模囤积多晶硅,造成多晶硅供需状况逆转。2008年年末,多晶硅价格开始跳水,跌至每公斤150美元。
2009年,多晶硅价格继续下跌。此时国外原料供应商开始游说中国下游企业与其签订长期合同,以锁定价格,降低成本。在此过程中,中国绝大多数光伏巨头均与国际供应商签订了长期合同。
由于没有与任何一家国外厂商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因而在当时阿特斯一度出现硅料供应紧张的局面。张含冰称,那时候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当年那些签订了长单的企业毛利率高的都达到了30%,而阿特斯当时就只拿着15%的毛利。”张含冰说。
保利协鑫一位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这些长单的价格在40~60美元/KG。相比之下,近一个月内,国外现货价格为16.5~17美元/Kg,而国内现货价格也仅为17~18美元/Kg。
除了阿特斯,尚德、天合等多家光伏巨头都深受长单之害。
2011年7月,尚德电力宣布,终止一份与硅片供应商美国MEMC公司长达十年的硅片协议,这导致了2亿美元的损失。尚德电力之所以宁可毁约,主要是因为目前MEMC的价格太贵了,尚德难以承受。
另一巨头天合光能此前身背价值高达140亿美元的长单,执行期限为2012-2020年。据测算,天合光能每年要负担的硅料采购费用为16亿美元左右。
天合光能6月28日对经济观察报回应称,已和哈母罗克签订了新的合同。相应的原材料采购协议,在2012的年报中已更新,不存在140亿长单,采购价格跟随市场而定。此外,公司还和韩国和德国供应商进行一定数量的采购。
有业内人士预计,中国的光伏企业在2006~2011年之间与国外多晶硅签署的供应长单合同超过500亿美元。如今,这些曾经为确保供应的长单已成为“烫手山芋”。
作者:严凯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