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前总理朱镕基再次成为热点,被频繁拿来与李克强相比,彭博称李总理可能成为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首位达不到年度增长目标的总理,而上一位正是朱镕基。而路透也提到李克强的魄力让人想起前总理朱镕基。
前高盛大中华区主席胡祖六表示:“两任总理都是改革者,而投资者们想要搞清楚李克强是否像朱镕基那样敢于推动重大的变革。朱镕基的改革在当时不受欢迎并且带来了很多痛苦,但最终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历史回溯到朱总理时代,朱镕基担任副总理、总理期间十分关心股市。他的关心十分奇特:股市涨得太高了,他要打压,挤泡沫;跌得太低了,他要救股市。特别是救市,给人印象很深。他对贪官十分仇视,把它们比作“地雷阵”,但对百姓十分牵挂、担心、关爱。
当时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强调,中国股市的八字既定方针——法制、规范、监管、自律。他认为,上市公司的整顿是中国股票市场加强监管的核心内容,中国证监会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摘牌肯定是他们在考虑的措施之一。
1992年,中国股市从5月的1429点向11月的386点一路大跌,新入市的200万股民(深沪两地)均坐卧不安、痛不欲生。这年9月复旦大学教授谢百三给党中央、国务院写了一封信,信中汇报了上海深圳股市暴跌的情况,信中谈到:二纺机的八个纺织女工将几万元存款拿出来成立了个小基金,听总经理黄观的话:“买点二纺机,到退休时,可以买辆桑塔纳(当时18万一辆)。”她们全买了二纺机股票,谁知道它从25元跌到4元,她们都急哭了。
谢百三指出:中国股市大涨狂炒不止不对,但跌成“压缩饼干”也不对,现在这样太低了,国家要管管。
这封信最后被发到了党中央。朱镕基阅信后,十分关心股市,立即过问此事。在去英国访问前,给证监会与上交所领导打电话,指示他们一定要稳定股市,不能让它再向下跌了。证监会、上交所接电话后,立即布置救市,提出如下政策:让二纺机、中百一店、新世界等所有上市公司,拿出募得资金的10%,买回自己的股票,回购托市。组织本、外地券商入市(后来上海财政证券带头入市买股)。让杨百万等股市名人带头买股票。鼓励深圳股民勇敢地在上海买股票。放慢新股上市速度。
结果,当氯碱(当时最大一股)上市后,股市苦尽甘来,当天不跌反涨,一举扭转百年多颓势,每天以50-100点的速度向上涨去,一直到1993年春节的1500多点。
另外,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最低探至325.89点,盘中最大再跌4.10%,收盘333.92点。朱镕基接到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报告时,立即救市,于7月30日,通过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发布消息:1、半年之内不发新股。2、对信用好的机构给以银行融资。3、组织养老基金入市等三大利多。
1994年8月1日,指数从前收盘333点,以394点跳空高开,当日收445点,大涨33.46%。
而回望上证指数1997年5月见顶直到1999年3月29日,沪深股市2年都是弱势调整,股指越走越低,对机构基金散户都是一段最难熬的熊市。期间经历了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12道金牌”的政策调整、亚洲金融危机、“98年特大洪灾”,以及中创、广国投、君安证券等大机构的总部被撤销。由于宏观经济下滑明显以及连年弱市,市场信心也接近崩溃。在这国民经济处于生死攸关时刻,朱镕基总理发出了一言九鼎的历史豪言“中央已经下决心,要坚定不移建立一个永远告别权力与腐败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这句话,凝聚了党心民心,带领整个中国经济走出低谷!股市,也在1999年的“519”行情中一飞冲天,牛市一直持续到2001年,整体涨幅接近100%,前后三年间,无数个股翻了10倍!
【每一日股】
热点股:山东黄金
山东黄金今日以跌停开盘,随后打开跌停。山东黄金于周一复牌后跌停,周二再度跌停,主要因金价暴跌以及公司拟注入近百亿黄金资产。
【每日一计】
及时止损必须要规避的三大误区
误区之一
投资者在股票跌的时候,有一种说法,就是“不管跌到哪里,只要不割肉就是没有赔钱”。
误区之二
有些投资者买入的时候是抱着一种强烈的投机目的的,是看股票走势不错,或者是听到了相关的利好消息传闻才买入,本来就是做短线投机的。但是出现了股价下跌的相反走势后,到达了应该止损卖出的价格,投资者往往开始说服自己继续持有。
误区之三
许多普通投资者还迷信机构投资者,在股票价格下跌,特别是在成交量没有放大的时候,就认为机构投资者没有“逃出来”,自己也就不用怕了,寄希望将来里面的机构还能再让股价涨起来。
【股市趣闻】
网友改编《卖炭翁》表示对中国股市的无奈,《炒股翁》:满面灰黄露饥色,两眼木木十指颤。炒股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囊中钱羞涩,心忧股贱无分红。夜来债积一尺雪,隔日心寒百丈冰。神焦肌乏日已高,交易所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谣言口称敕,大盘再砸无商量。一手股,千余元,狂奔跌停惜不得。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