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财务核查接近尾声,这时候不应该看有多少企业拟上市,而应该看有多少公司造假,这样对A股市场的定价扭曲程度可以有感观认知,也可以检验出决策者、监管者培育健康股市的决心。
据《理财周报》报道,在6月18日召开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培训会上,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说:“这次财务大检查,涉及近900家企业,其中终止审核269家,抽签抽中30家企业,抽中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这足以说明目前信息披露的质量令人担忧,造假绝对不是个案。”30家被抽中的企业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没有被抽中的600多家公司呢?抽中的企业接近百分百或多或少的造假,情况让人不寒而栗。
造假严重的公司不在万福生科、绿大地之下。某公司控制若干个人银行账号,利用公司自有资金在公司和个人银行账户之间划转,虚增收入,从而虚增利润;伪造银行凭证,有的竟高达1300多张,累计金额达14亿元;在供应商和主要客户的核查中发现,不同底稿中的同一签字人,签字却不同,甚至同一公司的公章都有所不同等等。中介机构走过场算是轻的,很多时候参与造假,成为点拨企业的“高人”。
姚刚说,不解决财务核查真实性问题,其他方面改革都不要谈。这是句大实话,股市连真实的信息都不敢披露,连真话都不敢说,还奢谈什么大牛市,什么准确定价。
股市定价流行公式之一是“贴现现金流模型”,以未来预期现金流判断在当下的贴现值。推测公司未来每年的现金增长,以市场货币平均利率倒推当下的价格。贴现现金流模式依赖于许多不确定的参数,如未来公司增长状况,公司增长数据,为了得到公司大致的情况,很多机构会将公司以往的业绩作为参考。
贴现计算本来就有很多预测数据,现在连作为推测的基础数据都驴唇不对马嘴,所谓的股市贴现定价法,就是一场大家心知肚明的骗局。结论是明确的,在A股市场以贴现现金模式定价,比盲人摸象还要糟糕。
还有简单的计算法,理论价格用收益率和市盈率来衡量,与其他同板块上市公司进行比较。照净资产的数额去定义原始股的股数,上市的时候按照同类公司的市盈率去计算。比如公司经审计的净资产是100万元,那么原始股东就拥有100万股。再发行100万股新股。这样就是200万股来分这100万的净资产,每股5角。假如这个公司每股每年能挣1角,市盈率按50算,那么新股价格就是1角×50+5角=5.5元。如果同板块企业发行市盈率高达80倍,那么,该公司就算找到了上市发大财的机会。
真实的市场定价又是怎样的呢?股市如此低迷,拟上市公司有增无减,说明这些公司并不担心自己的价值被低估。这只有两种可能,或者这家公司本身烂到再低估都算高估的程度,或者公司高管希望通过上市达成其他战略目标,如资产转移、私有化等等。考虑到拟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准确性让人害怕,上市定价过程就变成传销与欺诈的二合一过程。通过传销能卖多高卖多高,卖出一笔赚一笔,在一级市场上大家共同抬价,让二级市场为自己买单。
在A股市场进行价值投资,就如同在大堆的垃圾中选黄金,难度堪比大海捞针。基金之神安东尼·波顿,纵横欧美市场28年,退休后因中国上市公司折戟。三年前波顿接触中国上市公司时认为只有20%的公司会造假,谁都替这种乐观捏一把汗。波顿买的西安宝润、霸王洗发水、味千拉面,成为典型的失败案例。任何人,都无法为谎言准确定价。
如果是高效、诚信的公司准备上市,让我们举双手欢迎,这些公司将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如果任凭市场低迷也要杀进股票市场,让我们赶紧退出,这意味着市场的劣质化远未到尽头。
证监会的财务核查非常必要,让我们清楚市场的真相,再恶劣的真相也比醉醺醺的谎言要好得多。更加必要的是,在重启IPO之前,对于造假者有什么制度性的严惩机制,尽量减少造假的危害。
(编辑:罗懿)
作者:叶檀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