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周四。老毕昨文谈及内地银行深信经济不景,中央刺激措施出台已不在远,6月上旬放款异常积极,新增信贷达到令央行深感不妙的水平。后来银行间市场发生的流动性紧张,实乃央行在“别无选择”下寓控于惩有以致之。
内地“钱荒”背后因由,言人人殊,实情如
何,非我辈所能掌握。然而,新领导层三番四次彰显对增长放缓容忍度远超从前,与昔日内地惯见的一套截然不同。但市场毕竟有“先见之明”,一切也许早已反映于内银估值之中。工行“一哥”失而复得
年初以来,建农工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价平均滑落12%,跑输恒指同期7.1%的跌幅;工行(1398.HK)上月更一度失落维持了接近五年的全球市值第一银行宝座,由美西一哥富国(Wells Fargo)取而代之。
此一地位虽在一两天后失而复得,但从估值角度出发,6月28日重夺最高市值银行宝座的工行,按当天收市价和2013年预测纯利计算,市盈率仅5.3倍。
以同一准则衡量,富国市盈率约11倍,与标普500指数以至其它一线美国金融股相比,估值绝不嫌高,但跟中国四大银行之首的工行相比,差距实时显现。
表面看,内银盈利能力远胜美国同业,建农工中“四大天王”去年共赚7162亿元人民币(1170亿美元),较美国“四大金刚”摩通、美银、花旗和富国519亿美元盈利总和,高出一倍有余。然而,三大内银(不计其时尚未上市的农行)的市盈率(以预测盈利为计算基础),已从2007年10月港股见顶时平均26倍,剧降至今时今日的5.2倍。
从内银盈利可见,拜中央在金融海啸后天量“放水”刺激经济所赐,加上贷存息差向受“保护”,银行放贷越多,利润越厚。
高盈利低估值何解?
过去几年,内银盈利岁岁大增,何以估值水平反而低处未算低?这除因中央对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动真格,往昔稳如泰山的丰厚净利息收入,在竞争加剧下,已不再理所当然;更重要的是,四大行业绩纵使一再胜于市场预期,投资者对内银戒心却不减反增,股价远远落后于盈利增长,估值怎么能上调?
P/E中的P(股价),对持续不断的高利润无动于衷,关键离不开投资者对E(盈利)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投下不信任票。鉴定内银亮丽的业绩是否信得过,不看信贷质量,还看什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