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到宏观经济弱复苏、市场需求不足、流动性逐渐趋紧、投资收益低下等内外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上半年上海地区保险市场增速出现微幅下滑。
上海保监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6月,按照新会计准则口径计算,上海地区保险市场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57.6亿元,同比下降1.40%,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62.93亿元,同比增长11.34%,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94.67亿元,同比下降7.26%。
从人寿保险市场情况看,无论是个人业务还是团险业务都出现负增长;从险种看,主要是分红型产品出现了负增长,普通型产品仍然有一定的增长。虽然从新口径统计,寿险公司出现了负增长,但是从老口径统计,上海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65.44亿元,增长10.06%。
新旧保险会计口径差异在保费收入的计量上主要体现在新会计准则对于无法通过重大风险测试的保险业务不计入保费收入,例如万能险和投连险。上海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旧会计准则下的原保险保费收入折算成新准则的"折新率"来看,过去可以达到80%,而今年上半年可能在70%以下。”折新率降低就意味着不计入保费收入的保险业务规模占比扩大。
上海保监局数据显示,1~5月,上海地区不计入保费收入的万能险业务达到99.67亿元,同比翻番;不计入保费收入的投连险业务9.02亿元,同比增长37.01%。1~5月,上海地区寿险公司不计入保费收入的业务共计120亿元,已经占到寿险公司业务总收入的1/3。这类产品以资产挂钩型产品为主,属于银行理财产品的类似产品,主要在银邮代理渠道销售。
“根据我们统计,今年上半年人身险市场有向万能险的短期品种方向发展的现象。这一是由于市场的需求使然,因为万能险相对分红险结算利率更加透明,且结算周期更短。二是因为银邮渠道对此类产品的推动力度较强。另外,一些保险公司认为3年期或5年期的险种不能很好避免利率拐点的影响,而1~2年期的产品相对而言更加清晰,在资产期限匹配方面也更加方便。”上海保监局人身保险监管处负责人表示。上述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类产品的激增是市场的选择,但当一些原来并不擅长这种业务的保险公司也进行"跟风"之后,当中蕴含的风险可能会引起担忧。”
从财产保险市场情况看,车险增长平稳,增幅为13.08%,略慢于全国平均水平。非车险保费总体增幅明显放缓。
在车险市场上,最近一些保险公司不惜成本地在中介渠道上提高手续费抢占市场,致使综合成本率大幅上升,甚至超过100%。对此,上海保监局财产保险监管处负责人表示,今年保险公司加大车险投入,但是车辆消费增长与此并不同步,“总的来说车险需求的增长跟不上供给的增长”。另外,该负责人表示:“一些保险公司投入非理性,尤其是中小公司,业务不多就加大前端投入,但后端服务又跟不上,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又再加大前端投入,造成恶性循环。”尽管监管层会针对非理性情况进行风险提示,行业也定期开展对于异常增长或是手续费偏高公司的自律性检查,但也并未有效遏制。
(编辑:李燕华)
作者:杨倩雯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