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斌
日本的贫困人口不仅居高不下,而且还在持续增加,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这显然是日本政府的扶贫政策出了问题。在所有发达国家中,这十多年来工资水平持续下降的,只有日本。处于贫困线以下的日本国民中,能享受低保的还不到20%,而德国和英国等国家的这一比重高达85%以上。由此不难想象,日本的贫困问题到了多么严峻的地步。
尽管日本宪法的相关条款明确阐述:保障每个国民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但实际上80%以上的穷人却根本无法获得这一保障。生存权是最基本的人权,但日本穷人的这一基本人权如今却无法得以维护。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窘况,根本问题在于日本政府投入太少,无法去救济所有本应得到救济的穷人。可如果真要做到应保,日本财政很可能崩盘,这一点也不夸张。在所有经合组织成员国中,用于低保的开支平均占到GDP的2.4%(英国和美国则分别占到4.1%和3.7%),而日本由于财政拮据,这一比重仅为0.3%! 用这么一点钱来接济穷人,无疑杯水车薪。这当然会造成大量穷人嗷嗷待哺,度日维艰。今天生活在日本的穷人实在是太不幸了。另外,这与日本政府编制低保预算的指导思想也有密切的关系。决策者的小算盘打得很精:最大限度减少低保开支。因为即便加大这一开支的比重,这一群体也是绝不可能会增加维持温饱以外的开支的,这对拉动内需基本没有什么作用。而只要内需上不去,税收就无法增加,财政就会更拮据,这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为避免出现如此糟糕的局面,日本的低保开支所占比重就低得离谱。其实,欲解决这一问题,根本的途径在于强化法人税和累进税的征收,提高证券税率,进一步搞活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占到日本企业的90%以上。一旦这一块盘活了,政府的税收就会大幅度增加,财力也会明显充实。而眼下日本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在苦撑危局,举步维艰。
目前在日本的低保领取者中,老年人占43%,慢性病患者占22%,残疾人占11%,单身母亲与子女占8%,失业者或无收入者占16%。舆论往往对低保群体持有偏见,认为他们能工作却不工作,上述数据说明这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是一种偏见。尤其是前三类群体,本来他们是应从其他社会保障体系得到接济的,正因为其他社保体系都无法发挥作用,所以他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能来申请领取低保。但日本政府却有意无意地装聋作哑,似乎认同了社会上的偏见。也正因此,近年来日本还在不断压缩低保的发放额度,采取所谓“严进宽出政策”,对领取低保的标准更加苛刻了。这不仅使低保群体每天都遭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还不利于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早日脱贫。低保领取者在这样恶劣的歧视政策下,根本找不到出路,看不到任何希望。预定在明年4月和2015年10月上调的消费税(分别从目前的5%上调至8%和10%),对他们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而与此同时实施的法人税下调,却使众多大企业乐不可支。推行如此劫贫济富的政策,还算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吗?
经过长达二十多年的经济不景气,如今产生了巨大心理落差的日本社会舆论对弱者极为缺乏同情心。据一项国际问卷调查,对“政府是否应帮助无法自立的群体”这一问题,做出否定回答的,在中国仅为9%,英国、法国和印度均为8%,德国更只有7%,在美国偏偏高达28%,而日本居然高达38%!这充分说明日本政府采取的上述政策是具有民意支持基础的。这也足以证明,穷人在日本的生活太不易。
不给他人添麻烦,这本是源自日本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社会公德,但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如果这一理念走向极端,则难免表现出对他人的冷酷无情。在如此冷酷的国民性氛围中,对低保群体而言,一年三百六十天真可谓“风霜刀剑严相逼”,领取一点低保要遭多少白眼,受多少罪啊!如果连讨一口饭吃这一最低限度的生存需求都要遭到冷遇,那宁可饿死也不受嗟来之食就成为很多穷人的无奈选择。2011年,日本的饿死者多达2053人,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数字,居然发生在世人满以为衣食无忧的日本!如果社会舆论对这一群体稍稍宽容一点,使他们能够坦然去申请并能如愿以偿享受低保,这样的悲剧是照理完全可以避免的。
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日本的低保阶层不但未能受到充分的政策保护,在艰难度日的同时还必须承受难以言状的心理压力,这真是情何以堪?这样的社会显然是有病的。这与安倍首相曾描绘的“美好国家”(安倍晋三2007年首次就任首相前曾推出《建设美好国家》一书)的形象不啻是充满了嘲讽的。难怪日本的穷人近年来有增无减,成为一个万分棘手的社会问题。
(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信息所所长)
作者:陈鸿斌 (来源:上海证券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