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
以往不停提价的洋奶粉,部分品牌近日艰难地喊出“降价”。继惠氏针对一些非主营产品降价后,美素佳儿推至在中国市场的全线产品,不过,5%的降价幅度,则令消费者感到“不解渴”。
迫于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压力,近期包括惠氏、多美滋、美素佳儿等三家洋奶粉企业宣布降价,但目前出台降价措施的仅有惠氏、美素佳儿。广州乳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称,洋奶粉降价行为缺乏诚意。
对此,一些洋奶粉企业却叫苦不迭,直言利润空间小,降价难。事实上,高营销费用是洋奶粉价格难降的主要原因,洋奶粉企业在中国不计成本推高营销费用令洋奶粉价格节节攀升,骑虎难下,最终降价也只能小打小闹,难显诚意。
奶企纷纷上演“降价秀”
乳业专家宋亮称:“更令人气愤的是,多美滋、美赞臣、雅培这几家销量最大的洋奶粉迟迟未出台降价措施,毫不夸张地说,几家在进入中国近十年内,攫取了至少百亿利润,理应第一时间降价。”
宋亮坦言,相信在发改委的压力下,会引发新一轮洋奶粉降价潮,但持续时间不会很长,并且降价幅度也不会太大。
高营销费挤压降价空间
一位洋奶粉国内总代理告诉记者,每罐洋奶粉的生产成本仅40元-60元,售价却达200元,甚至400元以上。
面对着如此大的价差,洋奶粉的降价空间还有几何?一位洋奶粉企业销售负责人则坦言降价难,洋奶粉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毛利率虽然高达60%左右,但真正的利润率只有10%左右,可以降价的空间很小。
一位洋奶粉中国区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营销费用是最大头,此外,税收、运费也推高了洋奶粉价格。该负责人给记者算了笔账,一般进口洋奶粉进入中国后要交10%的关税、17%的增值税、运费5%,终端售价10%~15%的总代理费、终端售价20%的各级经销商费用、终端售价10%左右的终端门店费用,层层费用大概占一罐进口奶粉终端售价的70%,其中,50%源自营销推广费用。 (来源:长春晚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