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基金有望先试先行,银行初期或缺席。国债期货上市步入倒计时,金融机构的参与路径逐渐明朗。
据证券时报报道,记者近日从某机构知情人士处获悉,有关部门目前正积极制定金融机构参与国债期货的配套规则,券商、基金参与国债期货交易的指引或将在近期对外公布
。这就预示着,与股指期货相同,券商、基金也将成为国债期货的首批机构参与者。
先行机构积极筹备
对于国内金融机构而言,国债期货上市更有利于完善其创新机制,为广大机构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和资产配置平台。作为潜在的首批机构参与者,券商等机构厉兵秣马正当时。
“券商和基金参与国债期货相关规则可能很快就会出台,原先已有股指期货账户的机构投资者无需另开国债期货账户,可直接按规则参与交易。”上述知情人士称。
相比其他机构,券商、基金对国债期货的交易需求更大,意愿更为迫切。“与股票完全不同,债券投资很难进行波段操作,加上机构投资者预期的趋同性,市场急需一种可以进行反向对冲的工具。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国债期货恰可以实现这一目的。”南京证券固定收益部总经理王宁认为。他表示,国债期货隶属于利率期货品种,大部分时间波动较小,受到通胀、货币政策等宏观环境的影响较大。
在东证期货研究所所长林慧看来,股指期货成功运行三年后,国内机构对金融期货的认知度有了很大提高。“因此面对即将上市的国债期货,机构的关注度和热情很高,我们接触的很多券商和基金都表达出了较强的参与意愿。”
实际上,去年初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开闸以来,多数机构在专业人员配备、系统对接方面就开始了工作。华南某券商自营人士透露,其所在部门指派专人通过仿真国债期货进行了演练,演练效果良好。
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共有400余家机构投资者以客户形式参与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其中包括了证券公司、商业银行、投资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以及非金融类公司。从成交量来看,证券公司和银行是国债期货仿真交易机构投资者的绝对主力,总成交量占了全部机构投资者的九成以上。
上海某券商固定收益部市场总监认为,对于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提供有效的定价基准而言,国债期货有着重大意义。去年2月中金所正式启动仿真交易以来,公司积极参与。但因仿真交易不实行实物交割,所以价格不够稳定,也加大了预测难度。国债期货即将正式推出,该人士认为对券商利好偏多,目前已在人员、软硬件配套等方面做了相关准备工作。
银行初期缺席
无碍市场平稳
“商业银行的参与进度会比较慢”,业内对此基本达成了共识。市场人士预计,由于银行参与国债期货涉及跨部门监管协调,即便获批,初期可能也较为审慎,以观望和研究为主,参与量不大且主要是套期保值交易。
某国有大行上海资金运营中心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虽然相关监管部门已经批准,但国债期货实盘交易的细则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银监会最后的态度也不明确。因此,目前主要在做两件事,一是加强研究,二是密切关注政策进展。对于今后的操作策略,该人士表示目前还谈不上具体的策略,先要知晓投资的基本要素以及各项技术、系统、风控的准备等。
“建议银监会等部委尽快出台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市场的相关政策。国债期货的平稳起步、安全运行需要各个有关方面通力协作和密切配合。”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日前曾呼吁。
作为国内最大的国债现券持有方,银行无疑是利率衍生品市场的重要潜在参与者之一。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成善栋认为,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业务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他看来,国债期货作为利率风险管理的标准化工具,除了能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实现利率风险管理的要求,还有利于拓宽财富管理的途径,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国债期货,设计个性化财富管理的产品,促进商业银行理财服务向精细化发展。
不过,分析人士也指出,尽管商业银行初期可能缺席国债期货,但这对于市场有效性不会造成明显影响。某业内专家认为,国债期货上市初期,如果商业银行暂时不参与国债期货交易,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债期货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流动性的提高,使得功能发挥的进程和效率不尽如人意,但不会影响国债期货市场的平稳运行。
“与银行相比,券商、基金参与国债期货的意愿更加强烈,并且能够通过套利交易机制基本实现国债期、现货价格的拟合,为市场提供有效避险平台,逐步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入市,有效活跃国债期货市场。”上述专家称。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