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和PPI的反差说明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在食品和服务业价格火热上涨的同时,制造业价格仍然处于寒冰状态。
7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份及上半年经济数据,其中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创4个月新高,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则同比下降2.7%。同时,上半年CPI同比增长2.4%,PPI则同比下降2.2%。分析人士表示,结合上半年的数据来看,通胀压力目前已不构成威胁,而在经济转型中,需要更多关注景气度处于低位的制造业。6月份PPI的表现虽不能表明中国经济已迎来拐点,却意味着经济运行环境正得到改善。
“猪周期”再次推升CPI
占CPI权重较大的猪肉价格,在连续数月的下降之后开始反弹。6月份,猪肉价格环比上涨4.6%,同比上涨1.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3个百分点。
首创证券研发部副总经理王剑辉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前期猪肉价格下跌影响了猪肉存栏量,猪肉供应减少提高了猪肉价格,“猪周期”对CPI的拉动作用重新显现。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9%,仍是拉动CPI的主要因素。而对这一数字贡献最大的是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其涨幅为4.8%,直接拉动CPI上涨约0.34个百分点。
鲜果、鲜菜、粮食和水产品等其他食品类价格也均呈涨势,涨幅分别为11.4%、9.7%、5.1%和3.1%,分别拉动CPI上涨约0.22、0.26、0.15和0.08个百分点。(下转A3版)
(上接A1版)
对此,王剑辉表示,6月份全国普遍处于雨季,不仅影响蔬菜和水果上市,也会影响物流效率,使供应量受到限制,从而导致价格上涨。
同时,6月份,非食品价格也同比上涨了1.6%,其中涨幅最大的依然是居住价格,尤其是住房租金价格,涨幅达到4.1%。王剑辉指出,非食品类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劳动力价格上涨带动了服务类行业价格上涨。
“通缩的问题暂时可以不用担心了。”王剑辉指出,食品价格虽可能发生波动,但人力成本上涨支撑着服务价格上涨,所谓通缩不会轻易出现,货币政策等也没必要作出明显改变。
经济下行压力仍存
针对6月份PPI的情况,申银万国研究所宏观策略部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PPI持续下跌,说明中国需求仍然很弱,经济仍然存在下行压力。“6月份PPI降幅已略有收窄,虽然反映出制造业有一定企稳的态势,但压力并没明显减小。”王剑辉分析说,从6月份数据来看,主要支撑PPI回升的是购进价格上涨。
王剑辉进一步表示,价格上涨较为突出的是天然气、原油、铁矿石等,具体原因各不相同。天然气价格上涨缘于经济转型升级时期对清洁能源的需求量大。美国经济企稳,对原油需求量大的预期增加了市场担忧,埃及等地区的不稳定为石油运输安全平添利空,加上夏季出行多以及投机者借机炒作,使得原油价格上涨。“但无论如何,这些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还不是实体经济的转暖。”王剑辉分析说,产能过剩仍是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但价格已经跌到微利状态,加上库存在减少,继续降价的可能性小,PPI已经并将继续处于低水平稳定的状态。
李慧勇表示,CPI和和PPI的反差也说明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在食品和服务业价格火热上涨的同时,制造业价格仍然处于寒冰状态。
对于后市情况,以上分析人士认为,潜在的通胀压力有限,但经济仍将维持低迷。李慧勇预计全年CPI涨幅在2.7%~3%之间,王剑辉预计年内CPI涨幅在2.7%~2.8%,下半年随着经济逐渐企稳,PPI同比跌幅可能会进一步收窄。 (来源:国际商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