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段心鑫 北京报道
7月11日,中石油煤层气有限公司总地质师李景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否认中石油旗下2000余口煤层气井暂时停工。他表示,中石油目前拥有6000余口煤层气井,其中有5%处于停工状态,但并非因为成本和技术原因,是正常停工检修。
近期有媒体报 道称,中石油旗下2000余口煤层气井由于成本和技术原因导致暂时停工。这一停工比例达到中石油煤层气井总数的1/3,而中石油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煤层气开发商,占全国气井总量接近一半。
不过,虽然中石油否认了煤层气井因成本技术等原因停工,但煤层气行业实际产量低于预期、开采成本过高切实存在。对于其成因,有人认为是行业生产的特点,有人则认为是技术工艺。但无论哪种原因,中国“十二五”煤层气的产量目标已然难以实现。“十二五”期间,关于天然气行业制定了一系列规划政策,包括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多个方面。 “十一五”期间,煤层气开发从零起步,2010年形成产能31亿立方米,产量15亿立方米。“十二五”目标到2015年产量达到300亿立方米,其中地面开发160亿立方米。随着天然气价格上涨,煤层气商业价值仍将提高,但技术和成本仍是迈不过的门槛。
中石油:气井正常检修
“大家关注的问题是单井产量偏低、为什么中国产量上不去。”李景明说,“但它不是技术问题。”他介绍,中国目前有13000多口煤层气井,主要在2011年到2012年之间开工建设,这些井要想释放产能还需要过程。
“并不是说打了一口井马上就能采,打完井要有一个排水、降压、解吸、产气过程。”李景明说,“不同井这个过程所需时间也不同,有的排水期是半年,有的则要2年,甚至3年。”由于中国地质条件要更为复杂,其准备的过程也要更长。因此,李景明表示,不能拿美国已开工多年的煤层气井来和中国新近开工的气井比产量。
“国内在煤层气开采没有技术上的障碍,如果停产也不应该是技术原因。”卓创资讯能源分析师李祾譞说。
李景明表示,除个别领域外,国内在煤层气开采技术上与国外基本持平。“现在国内搞煤层气主体技术与国际没有特别大差异,已接轨了。”
对于近期的报道,李景明表示,中石油的煤层气井并不是停工,而是在生产过程中的正常检修。“我们经常开会介绍的情况,没听说过有大面积的停工。一般会有少量的检修,比例不会超过5%。”李景明说。
李祾譞也认为,一般5-7月份是常规年检,检修是正常的。
“十二五”末煤层气产量难有大提高
不过,亦有专家指出,中国煤层气产量低的原因在于技术工艺上的原因。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孙茂远则表示,中国多数地区呈低压力、低渗透、低饱和的特点,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开发难度大,难采煤层气储量占到中国资源总量的70%到80%。“若不突破难采煤层气开发技术瓶颈,我们2020年实现煤层气产量500亿立方米的目标很难实现。”孙茂远说。
目前中国成规模煤层气产业基地有两个:一个在山西省“沁水盆地”地区,包括晋城市、长治市等地区,吸引了中石油、中联煤层气、晋煤集团、意大利格瑞克灯光企业;另一个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包括内蒙、山西、陕西的部分区域,主要是中石油、中石化、中联煤层气、壳牌等企业在开发。上述两个地区的地质条件相对优越,技术困难更小,而被报道停产矿井亦在此区域,这也让人对中国煤层气开采技术能力有所质疑。
“美国现在有600多亿立方米的煤层气产量,但美国是有60000多口井作保证的。”李景明对本报记者说,“中国现在有13000多口井,所以也就是100多亿立方米的产量,这是比较正常的。”
目前,中国煤层气行业的半壁江山被中石油占据,拥有6000口气井,占全国总数接近一半。中联煤层气拥有约3000口气井、晋煤集团拥有接近4000口井,其它几家竞争者的规模都很小。有数据表明,直井最低150万元/口、定向井最低200万元/口、水平井最低1200万元/口成本 (以上成本均不含压裂成本)。
李景明表示,国家近期组织开了多次会议,研究煤层气产量目标等问题。以“十二五”地面抽采煤层气为例,虽然企业都在努力,但160亿立方米产量目标已经难以实现。现阶段能在“十二五”末能够形成产量的气井,大都是在2011年-2012年之间开工,而今明两年开工的气井对“十二五”目标的贡献率极低。
作者:段心鑫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