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个月我已跑了10个项目,折了7个。”杨楠(化名)悻悻地耸耸肩。
杨楠供职于华东某券商的新三板部门,作为项目经理的他,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华中、华北的十几个项目之间,但却收获不多。究其原因,还是派到手头的项目质量参差不齐,效率奇低。
在这躁热的七
月,越来越多的券商瞄准了新三板这块“蚊子肉”,不单是为赚取区区几十万的利润,更是力图在即将启动的新市场上占得先机。然而,横亘在面前的困难不少。
跑马圈地
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超过1000万家,中信证券预计,未来三年新三板新挂牌企业将超过7000家,总市值超过1万亿元。
据悉,近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在为扩大试点后企业集中挂牌做准备,代办券商今年9月之后或将可以报送北京、天津、武汉和上海四地园区之外的企业。
“两年前我们在江苏某地有两个项目,这几天我正在重新把这两个项目捡回来。当时企业股份制改造做得如火如荼,结果菜都买好了,火却没了。”杨楠表示,“当时我们对上头的政策太乐观。”
事实上,利润来源严重依赖场内IPO业务的券商,很多对颇显鸡肋的新三板业务并不感冒,因此新三板业务上仍有充足市场空间。统计显示,新三板主办券商的龙头申银万国在2012年没有一单IPO项目,但却担任了37次主办报价券商和19次副主办报价券商,而南京证券、中原证券、西部证券的新三板业务量亦超越了许多实力雄厚的券商。
“据说现在有主办券商接一个项目要收100万左右,但我接手的项目,企业付给中介企业的一共也就120万左右,我们拿一半,50万-60万。”杨楠表示,“新三板拟挂牌企业是要讲究实惠的。”
杨楠给记者算了个账,60万左右的项目收入,成本大概只有5万-6万,约占收入10%。扣去成本后,公司拿20%,项目承揽人拿走约20%,剩下由承做项目的一线人员分掉。
“这和动辄几千万收入的IPO项目根本没法比,但是新三板项目人员少、周期短,理论上也不用总是驻扎在一个企业里,不同企业不同阶段的工作基本上可以穿插完成。”杨楠表示,“现在IPO业务停摆,总比闲着强。”
据记者了解,该券商在新三板市场上跑马圈地,单是落在杨楠头上的项目就有十几个之多。下半年,他至少还有7-8个项目要去考察,同时在做3个项目的初期工作。
企业质量参差不齐
记者查阅资料,相比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严苛规定,新三板的挂牌要求极为宽松,特别是在盈利能力、资产要求和股本要求上基本没有特别限制。这在跑马圈地的市场条件下,可能存在不少隐忧。
“现在新三板企业挂牌最大的驱动力就是地方政府动辄价值两三百万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再就是在资本市场挂牌的名声,也有利于在银行取得更好的贷款条件。”杨楠表示,“当然,未来能转板圈钱的愿景也是相当诱人的。”
扣掉付给中介机构区区100多万元的费用,有形和无形的好处显而易见,而对于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本身,很多企业却并不重视,这也是杨楠眼中一些乱象的起源。
“刚开始做新三板企业感觉很不适应,以前做IPO项目都是把利润往高了做,新三板企业刚好相反,我接触的项目都是狠命做低利润,说白了,就是原来地方企业偷税漏税那一套。”杨楠表示,“他们固然要在新三板挂牌,但因为要求本身很宽松,他们不会放弃可以得到真金白银的老办法。”
杨楠近两个月考察的10家企业中,基本都有着诸如此类的财务问题,他也只能在这些企业中挑选一些问题不太严重的接手,而很多“地雷”企业他只能选择放弃。
“最普遍的方法就是把存货尽量多地结转成本,通过压低利润逃税。以前做IPO,企业账面上存货很多,实物很少;但是部分新三板拟挂牌企业实物一大堆,账面上却没有存货。”杨楠表示,“实际上,企业的利润都转到了账外的存货上,受实际控制人的支配。”
“另外一种情况,通过购买增值税发票来做存货,实际上不对应任何实物。”杨楠表示,“有些企业做得太过分,买的票太多,如果转成成本,再算上其他成本,就会造成连年亏损的局面,很容易被税务部门发现。所以不敢结转这些存货,这样账面上的存货就会越来越大。”
“有的企业账外存货有上千万,有的企业账面上的存货是实际存货的好几倍,这些我们都坚决不能做。”杨楠表示,“假如是IPO,做高利润会体现在每股净收益上,抬高股价,博的是圈钱的好处,账面上要做得好看;相比之下,很多准新三板企业的挂牌驱动力并不在这里,因此公司治理问题暴露无遗。”
据悉,由于该券商当前项目承揽方式较为粗放,承揽人员在地方政府金融办的帮助下与企业进行初步沟通,而当熟稔财务的承做人员赶到现场进行深度考察,却往往发现项目风险极大。
“质量比较好的企业往往是在最近几年有IPO计划的,他们更愿意通过登陆新三板来提升企业形象,所以操作手法会更加规范,偷税漏税这些手法会大大收敛。”杨楠表示。
由于近日考察项目剧增且效率还不够高,杨楠所在券商计划招募一大批新三板后备人员,而且打算把新三板承揽工作下沉到各地营业部操作,杨楠对此深表忧虑。“我怀疑他们的专业能力,特别是财务能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