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行情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短时期内还将弱势运行,而且不排除再探新低可能
陈克新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市场行情震荡下行。到6月末,钢铁、煤炭、天然胶,电解铜、塑料等价格跌幅均在10%以上,有的达到或超过2成。其中全国钢材价格指数(兰格钢铁网市场监测数据)比年初下降在7%以上,上海螺纹钢主力合约价格一度击穿3400元/吨关口。受其影响,上半年全国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指数同比下降5%左右,企业实现利润急剧萎缩,并对股市行情形成很大拖累。
预计大宗商品行情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短时期内还将弱势运行,而且不排除再探新低可能。笔者认为,现阶段大宗商品市场行情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国内经济持续减速压力。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季度全国GDP增速仅7.7%,弱于预期,连续几个季度处于回落态势之中。如果考虑到出口数据存在部分“热钱水分”,实际经济增速可能更低。进入2季度后,更能反映趋势状况的6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终值降至48.3,处于荣枯线下方,创下9个月最低水平;全国用电量与煤炭产量也不理想,前5月火力发电增幅仅为2.1%,显示中国经济还会进一步减速;人民币大幅快速升值,使得外贸出口将遭遇很大冲击,今年5月份全国出口仅增长1%,PPI降幅扩大,信贷规模收缩,股市大幅下挫,由此引发未来经济继续减速,包括“硬着陆”忧虑。受其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下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由先前的8%调整为7.75%;国际投行亦集体唱空中国;国内投资者、消费者、生产者也对需求前景普遍悲观,看空、做空氛围浓厚。
二是人民币升值带来三重压力。
前段时期,一浪高过一浪的全球降息潮,凸显中国超高利率,吸引大量套利“热钱”蜂拥而入,推动人民币汇率强劲走高。到6月上旬,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经达到6.16,累计升值接近1200个基点,差不多是去年升值幅度的8倍。虽然目前“热钱”开始撤离中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由升转降,但下半年内跌落空间有限。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高位,从三个方面加大了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压力。首先在于沉重打击中国出口贸易,相应减弱制造业的原材料需求;其次是降低了境外进口成本,为国内销售价格跌落提供空间;最后是内外价差刺激进口大量增加,进一步加剧国内供应过剩。
三是美联储退出QE去金融化压力。
近期市场传言美联储将要退出货币量化宽松(QE)。国外一些经济学家表示,美联储可能最早在9月份开始缩减购债规模。虽然美联储是否退出QE,以及究竟何时退出,还具有不确定性,但其退出预期已经对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产生了很大压力。这是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在实体经济需求疲软情况之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依然强劲反弹,高位运行,这在于世界各国竞相释放流动性,其中美联储4次QE向市场注入的流动性就超过2万亿美元,由此产生对于未来严重通货膨胀的极大恐惧,以及随之而来的大宗商品囤积与投机需求,即所谓金融性需求膨胀。如果美联储真的决定近几个月内退出QE,势必产生去金融化效应,挤压大宗商品金融属性溢价。受其影响,短时期内全球石油、矿石、金属、橡胶等大宗商品价格都会出现一轮下跌行情。(作者系兰格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