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专稿】记者 王熙喜
7月15日,交通银行(601328.SH/03328.HK)金融研究中心唐建伟分析新公布的上半年统计数据表示,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对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占据了新增社会融资的7成,且过高的融资成本也制约了宏观调控政策放松降息的空间。
唐
建伟表示,相对其它领域“偏冷”,房地产和地方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仍相对处于扩张阶段。上半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比增长20.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5.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加快17.3个百分点。
但这两个领域的扩张产生了对实体经济其他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成为短期内经济增长的阻碍。而且房地产泡沫的积累和地方债务的扩张也正成为中长期威胁中国经济安全的风险。
唐建伟说,首先,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6.1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创历史同期最高值。若剔除期限较短、实际意义不强的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则一季度同比多增1.83万亿元。而唐建伟通过计算发现,一季度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共获得的融资同比多增达1.3万亿左右。即一季度社会融资多增部分,七成多流向了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二季度情况未有改观。
“这种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又带来另一种结果,那就是虽然货币条件较为宽松,但全社会的实际融资成本却很高,”唐建伟表示。目前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实际利率(用名义贷款利率减去PPI计算)在9%以上,已经明显高于当前实际GDP的增速(房地产和融资平台通过信托和委托贷款等渠道获得资金的实际成本更高,超过10%)。
另一方面,因为房地产行业目前仍有较高利润率,可以承受较高的融资成本。而地方融资平台主要是政府行为,也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对利率等价格工具也并不敏感。而这两个部门的资金需求却抬高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抑制了实体经济中其他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的意愿。
唐建伟进一步表示,其次,房地产与融资平台的问题也制约了宏观调控政策的空间,使逆周期调控政策出台面临两难。虽然目前经济增长乏力,但因为目前全社会的实际融资成本偏高,即使小幅降息也并不能真正降低实际融资成本,反而会刺激房地产的投资性需求。
(证券市场周刊供稿)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